朱熹强调“格物致知”,认为格物就是穷尽事物之理,致知就是推致其知以至其极;陆九渊则从“心即理”出发,认为格物就是体认本心。由此可见两者争执的关键是
A.穷理的方法问题
B.理是否存在的问题
C.理气的关系问题
D.理的基本内涵问题
王阳明曾颇有感触地说:“功利之说,日浸以盛,不复知有明德亲民之实,士皆巧文博词以饰诈,相规以伪,相轧以利,外冠裳而内禽兽,而犹或白以为从事于圣贤之学。如是而欲挽而复之三代,呜呼其难哉!”为此,他提出
A.“心外无理”
B.“致良知”
C.“知行合一”
D.“工商皆本”
“菩提本无树,明镜亦非台;本来无一物,何处惹尘埃?”这是唐朝禅宗大师慧能的佛偈,其修炼的意境与下列哪种哲学吻合
A.孔孟之学
B.老庄哲学
C.程朱理学
D.陆王心学
中国古代的一位著名思想家效游时,有朋友问他,“山岩中美丽的花树,自生自长,与人心感觉与否并无关系。”在他看来,花树的存在与否,全以人的主观感觉为转移。这位思想家是
A.程颐
B.朱熹
C.王守仁
D.老子
“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寓意的最佳解释是
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
B.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
C.朱熹的贡献比孔子大
D.朱熹的理学比孔子学说更科学
唐代女服的主要特征为风华美丽、不拘一格、个性突出,宋代女服一反唐代时的绚丽开放,呈现一种内敛拘谨而又不乏淡雅精致的风格。这一变化反映
A.理学的道德观念日渐普遍化
B.宋代治国理念发生根本变化
C.商品经济发展生活水平提高
D.工商市民阶层日益发展壮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