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史稿》感叹说:“任军机者,白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内阁成员),虽唐、元三公(唐设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正一品,宋元基本仿此制)尚不及也。”这表明清代
A.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
B.军机大臣品级不断提高
C.军机处获得内阁的控制权
D.亲王与大学士彼此牵制
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办理军机事务;乾隆中,内阁大学士的某些职权,移归军机处掌理,大学士事权渐轻;乾隆以降,“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从军机处的演变情况来看,军机处
A.日益成为掣肘皇权的有力机构
B.在权力结构上未发生实质变化
C.成为清朝最高决策机构
D.逐渐成为皇帝权力制衡的利器
据《清史稿》记载,清代“内鲜燕溺匹嫡之嫌,外绝权戚蠹国之衅”,意思是内廷没有溺爱和嫡庶不分的事情,外朝没有外戚当道危害国家的事情;清帝对外戚“裁抑制防,视明尤肃”。清朝管束外戚主要是为了
A.强化后宫的生活规范
B.防止外戚揽权、窃权
C.维护满族的正统地位
D.避免外戚管理朝政
《明史》卷一六八《陈循传》记载:在比孝宗还要早的景帝时,“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肖镃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遵旨拟之”。这反映了
A.内阁大臣取得法定相权
B.内阁对皇权的程序化限制
C.明代内阁仅是内侍机构
D.明代皇权出现了弱化趋势
《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拔翰林官直(值)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
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
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事
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
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
明朝张居正实施考成法以后,内阁开始全面侵夺六部职权,尤其是人事权和兵权,百官进退亦基本由内阁操控,当时六部对阁权扩张极为不满,彼此攻讦不断。这反映出
A.设置内阁不利于政局稳定
B.阁部争权造成了社会动荡
C.当时的权力运作比较混乱
D.皇权日渐受到内阁的威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