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
A.君主专制是维系统一的主要条件
B.分裂动荡是专制权力产生的前提
C.专制程度随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
D.武力夺取政权是专制制度的基础
自西汉“独尊儒术”以后,孔子的地位扶摇直上。魏文帝下令孔庙,立“夫子像”;唐玄宗追封为“文宣王”;宋真宗加封为“玄圣文宣王”又谥“至圣文宣王”;元朝又加“大成”二字;但明世宗却下令撤两京及天下孔庙塑像,于是“废像设主”,降孔子为“先师”。这说明
A.受宋明理学影响
B.孔子地位急剧下降
C.君主专制的强化
D.西学冲击传统思想
《清史稿》感叹说:“任军机者,白亲王外,其领袖者必大学士(内阁成员),虽唐、元三公(唐设置太尉、司徒、司空为三公,为正一品,宋元基本仿此制)尚不及也。”这表明清代
A.军机大臣拥有一定决策权
B.军机大臣品级不断提高
C.军机处获得内阁的控制权
D.亲王与大学士彼此牵制
雍正八年,添设军机章京,协助办理军机事务;乾隆中,内阁大学士的某些职权,移归军机处掌理,大学士事权渐轻;乾隆以降,“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盖隐然执政之府矣”。从军机处的演变情况来看,军机处
A.日益成为掣肘皇权的有力机构
B.在权力结构上未发生实质变化
C.成为清朝最高决策机构
D.逐渐成为皇帝权力制衡的利器
据《清史稿》记载,清代“内鲜燕溺匹嫡之嫌,外绝权戚蠹国之衅”,意思是内廷没有溺爱和嫡庶不分的事情,外朝没有外戚当道危害国家的事情;清帝对外戚“裁抑制防,视明尤肃”。清朝管束外戚主要是为了
A.强化后宫的生活规范
B.防止外戚揽权、窃权
C.维护满族的正统地位
D.避免外戚管理朝政
《明史》卷一六八《陈循传》记载:在比孝宗还要早的景帝时,“帝欲易太子,内畏诸阁臣,先期赐循及高谷白金百两,江渊、王一宁、肖镃半之。比下诏议,循等遂不敢诤而遵旨拟之”。这反映了
A.内阁大臣取得法定相权
B.内阁对皇权的程序化限制
C.明代内阁仅是内侍机构
D.明代皇权出现了弱化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