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Ⅱ)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

材料二

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

——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

(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

 

(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 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 (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 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 【解析】本题以中外法制观念为切入点,考查考生获取信息和调用知识分析论证问题的能力。 第(1)问,据材料一中的“法官是按职责办事”“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等信息,概括出孟子在法制与人伦方面的主张;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从法制与城邦的关系、法律的地位等方面说明苏格拉底的法制观念。 第(2)问,从战国时期的社会状况方面分析孟子法制观念产生的背景;从古代希腊经济、政治、思想等方面的史实分析苏格拉底法制观念产生的背景;历史价值根据所学知识回答,言之有理即可。 【名师点睛】本道题解答的关键是找不同,说到底就是中西方文化的对比。分析材料是基础,找到不同是突破口,深入思考是关键,联系教材是得分手段,将这几个环节融会贯通就能将答案完整地呈现出来。回答时候根据两者的不同分开回答,这样能比较直接明显地反映出问题,得到满意的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6—2017学年广东肇庆高二上学期期末考试)16至18世纪的中国和欧洲,几乎同时出现了批判传统文化的思想启蒙,但是二者的性质和影响却有天壤之别。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儒学自16世纪始大规模西传入欧,到17、18世纪在欧洲掀起了“中国文化热”。欧洲的启蒙思想家们从孔子的“天道自然观”中找到了中国存在原始自然信仰的证据,他们认为,这种信仰不是天神论,而是“自然的道理”,并据此来批判被他称为“理性之大敌”、“文明之恶棍”的基督教神学。儒学的突出特征是侧重于道德伦理,并使之与社会政治相结合,以达到国家的“仁政德治”。伏尔泰对此无比推崇,百科全书派代表霍尔巴赫也呼吁“欧洲政府非学中国不可”,他们借此反对旧道德,期许建立新的社会秩序。而此时,中国明清之际的启蒙思想家们也在积极地从先秦儒学中汲取营养,批判宋明理学,出现中国的早期思想启蒙。

材料二

17、18世纪中西方社会均处于较剧烈的变动之中……欧洲正处于新旧思想,新旧力量激烈交锋的状态,而中国社会经济、政治并未发生根本变化,这就注定了二者产生的影响迥然不同,儒家学说在启蒙运动中产生了推波助澜的作用,进而促进了欧洲社会的巨大变革,而中国的启蒙活动却未能形成一种推动社会进步的强有力的思想运动。

——以上均摘编自《17、18世纪中西启蒙思想家取用儒学精蕴及其影响之比较》

(1)根据材料一,指出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借助儒家思想进行现实批判的主要表现。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上述批判出现的相似社会基础。

(2)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导致17、18世纪中国和欧洲的启蒙思想家对现实进行批判产生影响迥异的经济和政治因素。

 

查看答案

(2016—2017学年江西南昌三校高二下学期期末联考)世界历史上发生了多次思想解放运动。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人的高贵,就其许许多多的成果而言,超过了天使的高贵。

——但丁

人是一件多么了不起的杰作!多么高贵的理性!多么伟大的力量!多么优美的仪表!多么文雅的举动!在行为上多么像一个天使!宇宙的精华!万物的灵长!

——莎士比亚

材料二

观察下图(注:图中间是一个天平)

材料三

……人们应自由订立社会契约,组成国家。……社会契约就是共同意志的体现,代表所有人的权利与自由。这是至高无上的人民主权,不可侵犯。人民应当推翻暴君,重建符合人民利益的契约,国家的最高权力属于人民。

——卢梭《社会契约论》

(1)根据材料一,指出其体现的主要思想观点是什么。

(2)请结合宗教改革的背景对材料二进行解读。

(3)根据材料三可以看出卢梭主张建立何种政体?材料三对人文主义思想发展的主要表现是什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

启蒙运动一般被公认为纯粹的基督教文明的产物,没有利用过也无须利用任何来自其他文明的精神资源。按此逻辑,启蒙运动所构想出的包括现代民主政治在内的全部现代性,乃至建筑在启蒙原则基础之上的整个现代文明,也都被看成了纯粹的西方性和西方文明。

可是,西方文明在锻造现代性的时候远不是这样“自足”的。启蒙思想家们看到了孔子和西方古代贤哲一样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信条,并“提倡不念旧恶、不忘善行、友爱、谦恭”,显然,这就是“博爱”的本义。他们还看到了佛教、道教在中国都可以自由传道,这在他们目中是欧洲现实中难得见到的“自由”精神。由此可见,启蒙运动的核心信念——“自由、平等、博爱”的奠立,就曾得到过来自远东的中华儒家文明的支持和推动。

——摘编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评述材料中关于启蒙运动的观点。(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8世纪的学者费内隆写道,在16世纪,人们将“文艺复兴”一词只理解为恢复古代传统。

材料二

第36条每一个真诚悔改的基督徒,即令没有赎罪券,也同样可以得到赦罪或免罪。

——马丁·路德“九十五条论纲”

材料三

16世纪欧洲的宗教改革导致了基督教世界中信仰体系的大分化和大组合。虽然各地、各个宗教派别有所不同,但总的说来,是世界性的宗教帝国让位于地方化、民族化的宗教组织;有形的宗教仪式崇拜,让位于无形的精神信仰崇拜。

——摘自马克垚《世界文明史》

(1)材料一中提到的“古代传统”指的是什么?这场运动仅仅是恢复古代传统吗?试作说明。

(2)为挽救“黑暗”的欧洲,马丁·路德拉开了欧洲宗教改革的序幕。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述其改革的突出贡献

(3)结合材料,分析宗教改革后欧洲宗教世界呈现出的特点及宗教改革产生的积极影响。

 

查看答案

中国诸子百家和古希腊哲学都对世界文明产生了重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由于中国文明具有注重现世的性质,所以中国杰出的思想家都倾向于首先当注重实际的政治家,对争取各国统治者接受他们的观点很感兴趣。他们在旅行和辩论的过程中,吸引信徒,逐渐形成各哲学学派。当时思想十分活跃,以致中国人把这一时期称为“诸子百家”时期。

材料二约公元前5世纪中叶,随着希腊社会的情况日渐复杂,哲学家们将他们的注意中心从物质世界转移到人和有关人的各种问题上。就智者派而言,尤其如此。其最杰出的代言人是普罗泰格拉。他有一句名言:“人是万物的尺度”;他说这句话的意思是,一切事物皆因人的需要而异,所以,世界上绝没有绝对真理可言。

——以上材料均摘编自《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诸子百家思想与古希腊哲学的不同特点及它们出现的背景。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诸子百家思想与古希腊哲学在当时和近代的命运。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