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09年,克利斯提尼以居住地而不是出生地...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公元前509年,克利斯提尼以居住地而不是出生地为标准,把全体阿提卡居民划分为十个部落,每个部落包含三个部分,称为“三分区”。他以地理位置为划分依据(包括城市、内地和海滨)打乱旧有的户籍划分方式。将军也是由选举产生,并可以连续当选而没有任期的限制。同时,设立了500人议事会,议事会的成员采取轮换制,以限制连选连任。

——马立智《雅典民主政治的质量衡量》

材料二

伯利克里说,在雅典民主政治中,“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其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真正才能。任何人,只要他能够对国家有所贡献,绝对不回因为贫穷而在政治上湮没无闻”。

(1)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一中克利斯提尼改革产生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如何理解伯利克里所说的“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的涵义?

(3)根据上述材料,归纳古代雅典民主政治的特点。

 

(1)影响:打破了血缘关系,削弱了旧氏族贵族的势力;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的参政范围与公民的权利;使雅典民主政治得以确立。 (2)涵义:指雅典公民平等享有民主权利,几乎可以担任一切官职,其实并不是所有雅典人一律平等。 (3)特点:人民主权;轮番而治;公民内部平等;法律至上。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雅典民主政治。 第(1)问,据材料“他以地理位置为划分依据(包括城市、内地和海滨)打乱旧有的户籍划分方式”可知,以地缘取代血缘,打击了贵族的势力;材料“将军也是由选举产生,并可以连续当选而没有任期的限制。同时,设立了500人议事会,议事会的成员采取轮换制,以限制连选连任”体现了民主政治的参政范围与公民的权利扩大了,雅典民主政治确立了。 第(2)问,结合其实质分析,是维护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所以并不是所有雅典人一律平等;材料中认为“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是因为伯利克里时期,公民平等享有民主权利,几乎可以担任一切官职。 第(3)问,结合材料“将军也是由选举产生,并可以连续当选而没有任期的限制”体现了人民主权的特点;“设立了500人议事会,议事会的成员采取轮换制,以限制连选连任”说明了轮番而治;“解决私人争执的时候,每个人在法律上都是平等的”说明了法律至上;“让一个人负担公职优先于其他人的时候,所考虑的不是某一个特殊阶级的成员,而是他们有真正才能”说明了公民内部平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2017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4

时间

中国

外国

14—15世纪

朱元璋在位期间,与占城、爪哇、暹罗等30余国进行官方贸易。

废除丞相制度。

郑和七下西洋,是世界航海史和中国古代对外交往史上的壮举。

德国人古登堡发明了最早的印刷机。

哥伦布到达美洲大陆。

佛罗伦萨200余家纺织工场雇佣3万余名工人。

16世纪

张居正进行赋役合一、统一征银的“一条鞭法”改革。

李时珍《本草纲目》刊刻。

玉米、番薯、马铃薯等高产作物传入中国。

汤显祖出生,代表作《牡丹亭》表现男女主人公冲破礼教束缚,追求爱情自由。

哥白尼提出“太阳中心说”。意大利传教士利玛窦到中国,传播了西方自然科学知识。

莎士比亚出生,代表作《哈姆雷特》。

17世纪

朱子学在日本为官方推崇,成为显学。

茶叶大量输往欧洲。

宋应星《天工开物》刊刻。

美洲白银大量流入中国。

郑成功收复台湾。

英国入侵印度,英属东印度公司在印度开展殖民活动。

英国早期移民乘“五月花号”到达北美。

——据李亚凡编《世界历史年表》等

表4为14—17世纪中外历史事件简表。从表中提取相互关联的中外历史信息,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中外关联,史论结合)

 

查看答案

(2015年新课标全国卷Ⅰ)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历史中,儒学一直在发展与创新。唐代韩愈以周公、孔子的继承者自居,排斥佛、道,鄙薄汉代以来的儒学,认为周公、孔子之道在孟子之后已经断绝。他在《原道》中说:“吾所谓道也,非向(先前)所谓老与佛之道也。尧以是传之舜,舜以是传之禹,禹以是传之汤,汤以是传之文、武、周公,文、武、周公传之孔子。孔子传之孟轲。轲之死,不得其传焉。”他的这一主张被宋代儒者接受并发扬。当代学者认为韩愈开了宋代“新儒学”的先河。

——摘编自卞孝宣等《韩愈评传》

材料二

19世纪末,康有为撰写《新学伪经考》《孔子改制考》二书,认为汉代以来儒者奉为经典的《周礼》《左传》等书,是汉代学者为王莽篡汉而伪造的,影响恶劣,导致“中国之民,遂二千年被(遭受)暴主夷狄之酷政”。他主张回归孔子所编写的《诗经》《礼记》等原典,理解真正的儒学精神。在他看来,孔子是一位伟大的改革家,《春秋》便是孔子为“改制”而创作的。他甚至用西学来解释《春秋》,认为《春秋公羊传》中的“三世”说为:“始于据乱(世),立君主;中至升平(世),为立宪,君民共主,终至太平(世),为民主。”

——摘编自张海鹏等编《中国近代史》

(1)结合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汉代儒学与孔孟儒学的不同之处,并概括宋代理学在哪些方面对儒学有所发展。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韩愈、康有为关于儒学认识的共通之处。

(3)我们应当以什么样的态度对待孔子与儒学?

 

查看答案

2017届山东淄博高三摸底考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勒鲁瓦·古尔亨说:“人们可以接受一种比他们以前所用的语言更简单的语言,可以接受一种较不发达的宗教,可是除非由于战争而暂时倒退,他们绝不会从用犁倒退到用锹。”不仅如此,在传播整套思想体系方面,似乎存在着某种“先天的”不可能性,因为思想体系无疑要受到各种独特的种族特征的限制,可是这些思想体系的点滴片段还是有可能传播的。

古代地中海区域的欧洲人除了发明瘦腿转磨外,他们贡献出的唯一有价值的机械技术是高转筒车,即后来阿拉伯各地普遍使用的“萨吉雅”。可是中国人的发明就多了,这些发明在公元1世纪到18世纪期间先后传到了欧洲和其他地区。

——摘编自(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二

“我们应该注意到这些发明的力量、功效和结果,但它们远不如三大发明那么惹人注目:这三大发明古人并不知道,它们是印刷术、火药和指南针。因为这三大发明改变了整个世界面貌和状态。”英国哲学家、科学家弗兰西斯﹒培根这一论断的重大意义在于:他富有洞察力地选择的三大发明都起源于中国。然而,这三大发明对中国并没什么作用,相反,却在西方产生了爆炸性的影响。中国的文明根深蒂固,中国的帝国组织渗透甚广,决不想允许这些发明破坏传统的制度与习俗。

——摘自(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古代中西方科技交流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指出三大发明在中国和西方产生的不同影响及其启示。

 

查看答案

(2017届广东省七校联合体高三联考)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养老”在中国古代的礼制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据《礼记·王制》记载:“殷人养国老于右学,养庶老于左学;周人养国老于东胶,养庶老于虞庠。”汉代,统治者强调以孝道治理天下。《王杖诏书》中规定:70岁以上的老人,朝廷赐给手杖。凭此杖,老人可享受600石俸禄的官吏待遇。同时在乡里设三老,选地方年长且德高望重者任职,负责教化地方,解决民间纠纷。唐宋以后,保持了由皇帝宴请老人的习俗,称为“观酺”。如康熙六十大寿时,举办“千叟宴”,宴请天下老人。同时在全社会旌表高寿老人,对于年过百岁者,“照例给予建坊银,赠‘升平人瑞’匾额”。

——摘编自刘松林《古代中国的养老制度》

材料二

现代社会保障制度发源于德国。德国俾斯麦时期,分别于1883年、1884年、1889年颁布了疾病、工伤、老龄和伤残三项法案,建立了三项保险制度。这一立法颁布后,很快被其他国家纷纷效仿。西方各国的养老保险,既有政府强制实行的基本养老保险,也有企业实施的保险,以及个人自愿参加的商业保险。1935年,美国通过了《社会保险法》,养老保险覆盖了95%的工薪阶层。英国在二战后实施了全民保障、全面保障。英国居民个人一生中都要与社会保障制度发生或多或少的联系,国家强制所有在毕业离校年龄和退休年龄之间的公民参加养老保险。

——摘编自赵书博《西方国家养老保险制度研究及借鉴》

(1)根据材料一、二,分别概括中国古代养老制度和西方养老制度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两种养老制度出现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价值。

 

查看答案

宋代在传承前代文化的基础上开拓演进,形成了独具风韵的宋代文化。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北宋时,经济发达的浙江嘉兴“诗书礼乐相辉相扶,里之秀民、家之良子弟无不风厉于学”。经济落后的夔州路和广南东、西路,文化也逐渐得到普及。如夔州(四川奉节),从前“此邦之人尚不识书”,到庆历年间,“人渐知读书”。两广地区学校相继建立。

北宋时,三河(河北今县)“村民颇知书,以耕桑为业”。南宋时,海州睢佑卿“父祖以农桑为业”,他“独亲于学。作文赋诗,为乡里称道”。北宋时,饶州帽匠吴翁“日与诸生接,观其济济,心慕焉”,他“教子任钧读书,钧少而警拔,于经学颖悟有得”。南宋时,鄂州富商武邦宁“交易豪盛,为一郡之甲”,他叫其次子武康民“读书为士人”。

——《宋史资料汇编》

材料二

宋朝时,城市中坊和市的界限被打破,市分散在城中,“坊巷桥门及隐僻去处,俱是铺席买卖”。城郊和乡村的“草市”也更加普遍。全国出现了数十座较大的市镇。

——高中《历史》必修二

材料三

北宋时,“负担之夫,微乎微者也,日求升合之粟,以活妻儿,尚日那一二钱,令厥子入学,谓之学课。亦欲奖励厥子读书识字,有所进益。”

臣(北宋国子祭酒邢罱)少时业儒,观学徒能具经疏者百无一二,盖传写不给。今板本大备,士庶家皆有之,斯乃儒者逢时之幸也。

——《续资治通鉴长编》

材料四

隋唐均规定:“工商不得入仕。”(《通典》卷一四)。……宋太,宗在淳化三年(992年)三月二十一日的诏书中,规定:“如工商杂类人内有奇才异行、卓然,不群者,亦许解送。”(《宋会要辑稿·选举》)甚至还出现“有道释之流还俗赴举”现象。

——《为儒家正声——“重农抑商非儒家所为》

材料五

近代学者陈寅恪认为:华夏民族之文化,历数千载之演进,造极于赵宋之世。

——《邓广铭<宋史职官志考证>序》

1)根据材料一,概括宋代文化普及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三、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代文化普及的原因。

3)结合材料和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材料五的观点。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