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

“治民无常,唯治为法……明主之所导制其臣者,二柄而已矣。二柄者,刑、德也。何谓刑、德?曰:杀戮之谓刑,庆赏之谓德。为人臣者畏诛罚而利庆赏……则上尊而不侵。”材料代表的思想流派所持的治国理念是

A.以德治国,反对刑罚

B.以法治国,厉行赏罚

C.无为而治,崇尚自然

D.兼爱非攻,提倡节俭

 

B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材料提及治国理念“为法”,又强调“刑、德二柄”,即法家思想中的以法治国,厉行赏罚,B项符合题意,正确;A项是儒家思想,C项是道家思想,D项是墨家思想,三项都不符合题意,均排除。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老子是一个史官,生活在春秋时期,当时周朝奴隶主贵族的统治正面临着全面瓦解。从《老子》产生的时代背景判断,下列对《老子》中的“不尚贤,使民不争”这一主张的解释合理的是

A.老子反对下层平民间的争斗

B.老子反对墨子的“尚贤”

C.老子主张奴隶社会的“尊尊”

D.老子反对世袭为官的制度

 

查看答案

战国时期,孟子从性善论出发,提出人皆有恻隐、羞恶、恭敬、是非之心。而荀子则认为人生来本性是恶的。虽然两者的人性观不同,但他们共同的政治目的是

A.实现社会稳定

B.实现以德治国

C.促进儒学发展

D.维护专制统治

 

查看答案

孔子曾说:“舜其大孝也与”;战国时期的孟子言必称尧舜,也说:“尧舜之道,孝悌而已矣”;荀子也称善“尧舜者天下之善教化也”。这些表明

A.儒家学说源自于远古的尧舜

B.儒家借助圣王宣扬伦理道德

C.儒学理论不适应现实的需要

D.儒家注重维护封建伦理秩序

 

查看答案

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元光元年,汉武帝“初令郡国举孝廉各一人”。汉举贤良,自董仲舒以来,皆对策三道。……当时未有黜落法,对策者皆被选,但有高下尔。此后,郡国每岁荐举孝廉,由朝廷加以考核,任命为官,成为定制。

——阎步克《察举制度变迁史稿》

材料二  曹魏黄初元年,魏文帝采纳吏部尚书陈群的建议“乃立九品官人之法:州郡皆置中正,以定其选;择州郡之贤有识鉴者为之,区别人物,第其高下”。

——《通典》

材料三  (卢商)早孤,家窭(jù,贫寒)困,能以学自奋。举进士、拔萃,皆中。由校书郎佐宣歙、西川幕府。入朝,累十余迁,至大理卿。……擢中书侍郎、同中书门下平章事。

——摘自《新唐书》

材料四  唐太宗曾对吏部尚书杜如晦说:“今专以言辞刀笔取人,而不悉其行,至后败职,虽刑戮之,而民已敝矣。”

(1)材料一、二、三分别反映的是什么选官制度?并概括选官标准和选官方式的演变。(6分)

(2)材料四说明了什么问题?(2分)

(3)从中国古代选官制度的演变中,你能得出哪些启示?(4分)

 

查看答案

地方行政制度作为中国古代政治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伴随着历史发展而不断变革完善。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后世对秦始皇的这一做法,大多盛赞不已……虽然秦代……仅仅持续了二世……但秦代所形成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国家,及其所确定的以郡县制为表现形式的行政区划,却……为后世历代所遵奉……(西汉初年)刘邦采用的是……混合体。

——李晓杰《体国经野:历史行政区划》

材料二  元行省制中央集权是秦汉以来郡县制中央集权模式的较高级演化形态……元行省制所体现的中央集权与地方分权的主辅结合,明显优于单纯的中央集权或单纯的地方分权。

——李治安《元代行省制的特点与历史作用》

材料三  从秦到清,地方行政制度的形态有过纷纭繁复的变化……这种因时而异的变化只是为了更好地发挥这一集权的功能罢了。因此尽管从表面上看,历代行政区域……废置纷繁,分合靡定,但无非皆就前代之制度沿革益损,而无根本性质的变动。

——周振鹤《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

 

(1)据材料一回答,后世对秦始皇在地方行政制度方面的哪一做法“盛赞不已”?概括这一做法的影响。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刘邦采用的“混合体”是什么。(4分)

(2)据材料二,概括行省制的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元朝行省制的积极影响。(5分)

(3)据材料三,你如何理解从秦朝到清朝地方行政制度“无根本性质的变动”?综合上述材料,谈谈你从中国古代地方行政制度演变中得到的基本认识。(5分)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