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中国古代各家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成长的时...

中国古代各家对教育有着不同的主张。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孔子成长的时代,鲁国政乱……“陪臣执国命”成为当时各国的普遍态势。孔子认为,正是因为内心道德秩序的缺失才导致社会秩序的崩坏,要想修复礼乐秩序,必须从人心入手。因此,既然无望入朝执政扭转乾坤,那么退而育化人心也是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

——闫志《历史突围:图说春秋战国》

材料二  他(韩非)理想中的境界是,“无书简之文,以法为教;无先王之语,以吏为师。”

——钱穆《国史大纲》

材料三  在董仲舒看来,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因为民性不善,才有立王的必要。民得之于天的未善的性,要接受君王的教化才能变善,君王的天职就是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

——摘编自曹影《“性三品”:董仲舒社会教化的理论根据》

(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从事教育的目的。为达目的,他提出了哪些主要主张?

(2)材料二中韩非子提出了什么主张?结合所学指出这一主张在当时的积极作用。

(3)据材料三,指出董仲舒的基本主张及理由。为此,汉朝统治者采取了什么措施?综合以上材料,指出古代中国教育的特点。

 

(1)春秋时期礼崩乐坏,孔子从事教育的主要目的是教化民众,匡正社会秩序。 主张:“仁”、“礼”。 (2)主张: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作用:稳定社会秩序,推动变法。 (3)主张:社会教化。 理由:人天生具有善的素质而不能成为善良的人,君主有教化人民的责任。 措施:设立太学,并在全国各郡县设立学校。 特点:教育服务于政治、以儒学教育为主、私学和官学并存。 【解析】第(1)问,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信息“鲁国政乱”,“社会秩序的崩坏”,“育化人心也是从根本上培育社会的元气”,逐一分析时代背景即可。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孔子核心主张入手回答即可。 第(2)问,第一小问,结合材料二中的有效信息,“以法为教”“以吏为师”,从中概括其主张。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时代变化入手分析其影响。 第(3)问,第一小问,据材料三中的有效信息,“要接受君王的教化才能变善,君王的天职就是通过教化使民性成善”,从中概括其主张;“老天生民有善质而未能善,于是就设立君王以使民善之”,从中概括其理由。第二小问,联系所学知识,从汉武帝的教育举措入手回答措施即可。第三小问,综合孔子、韩非子和董仲舒的教育理念可知,古代教育的特色离不开其时代环境,从其目的和教育方式、内容入手分析其特点即可。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冯友兰在《中国哲学史》一书中写道:(明清)在这个时期,在某些方面,中国的文化有了重大进展……官方方面,程朱学派的地位甚至比前朝更为巩固。非官方方面,程朱学派和陆王学派在清朝都发生了重大的反动。这里的“反动”是指

A.宋明理学的统治地位丧失

B.对传统儒学地位的彻底否定

C.对传统儒家思想的批判继承

D.倡导“自由”“平等”思想

 

查看答案

明清之际有学者提出:“天地之德不易,而天地之化日新。……日之有昼夜,犹人之有生死,世之有鼎革也。纪世者以一君为一世,一姓为一代足矣。”以下属于他的主张的是

A.反对以孔子是非为标准

B.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

C.主张“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D.物质发展变化有规律可循

 

查看答案

顾炎武批判王阳明说:“王(阳明)学流背离孔门为学宗旨,不习六艺,不综当代之务,而专心于内,已非儒学之正宗。”这表明顾炎武

A.意在否定儒学的正统地位

B.强调传统儒学的“经世致用”

C.主张否定君主专制制度

D.推动了明清学术的巨大进步

 

查看答案

黄宗羲认为:“然则其(封建国家)所谓法者,一家之法,而非天下之法也。……即论者谓有治人无治法,吾以谓有治法而后有治人。”黄宗羲在此倡导的是

A.推行体现民众意志的法治

B.明确和强化法治的严肃性

C.树立统一的“天下之法”

D.把法治与人治有机结合起来

 

查看答案

“故谓人有男女则可,谓见(见:见识)有男女,岂可乎?谓见有长短则可,谓男子之见尽长,女人之见尽短,又岂可乎?”这一观点

A.有强烈的民主色彩

B.强调男女有别

C.其作者可能为朱熹

D.可能出现于明清时期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