它对市场经济的破坏作用是双重的,即把皇室官僚乃至政府工程所需产品排斥于市场之外,依靠直接劳役实行自给,同时也使民生日用品带有浓厚的政治财政色彩,成为一种假性商品经济。这里的“它”指的是
A. 民营手工业 B. 官营手工业
C. 家庭手工业 D. 田庄手工业
土地是重要的农业生产资料。从西周时期的“普天之下,莫非王土”到战国时期的“废井田,开阡陌”,直接反映了
A. 周王室衰弱,封建王权强化
B. 土地所有制的变化
C. 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的形成
D. 农业生产技术的成熟
《汉书•食货志》记载:“贾人有市籍,及家属,皆无得名田,以便农。敢犯令,没人田货。”该禁令的主要目的是
A. 限制商人经营范围
B. 增加赋税收入
C. 加强商人户籍管理
D. 保护小农经济
春秋时期,促使农业生产由集体耕作向以家庭为单位经营转变的主要原因是
A. 土地私有制度的确立
B. 精耕细作技术的形成
C. 铁器和牛耕的出现
D. 奖励耕织政策的实行
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 )
A. 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
B. 开垦荒地逐渐增多
C. 政治腐败,民不聊生
D. 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商周强调家庭“上事宗庙、下继后世”的血缘关系,突出“父子之序、长幼之伦”的观念。
两汉形成重孝风气,在财产继承上不论嫡庶都拥有同等的继承权,对中国传统文化传承和发展有重要影响的“家学”逐步兴起。
隋唐私塾兴起,礼法文化下移至普通民众;唐朝保证老人和残疾人拥有一定数量的授田,并规定60岁以上免除赋役负担;唐朝中叶以后,流民大量增加,家庭较为动荡。
宋元强调父为子纲,妇女守节、“不事二夫”;同居共财的大家庭由之前的“北盛于南”转变为“南盛于北”。
明清择偶不仅要求“门第相当”,也“论财”;妇女裹小脚风气盛行;男孩在6岁左右一般要入塾读书,教材为“四书五经”。
——摘编自张国刚《家庭史话》
任选其中两个发展阶段,提取有关我国古代家庭变迁的信息,并加以简要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