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

苏洵在《田制》中指出:耕者之田资于富民……而田之所入,已(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这反映的是

A. 自耕农式经营    B. 雇工式经营

C. 田庄式经营    D. 租佃式经营

 

D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的大意是:农民租种富民(地主)的土地,耕田的人得到一半的收入,另外一半被“富民”所得,这是租佃制,明清时期它取代自耕农成为农村经济的主要形式。A、C与“耕者之田资于富民”不符;B项属于雇佣劳动,与“富民得其半,耕者得其半”不符。 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土地制度·租佃制 【易错警示】租佃制是中国封建社会中,地主以土地出租给农民,从而剥削、奴役农民的制度。是战国以来随封建生产方式而出现的一种封建生产关系形式。这一制度自战国至明清,延续了两千多年。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个体小农经济是我国古代社会主要的农业生产方式,对这一经济形式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 生产力的进步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产生

B. 个体小农经济的基本特点是“男耕女织”

C. 个体小农经济形式下的家庭结构很不稳定

D. 个体小农经济不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查看答案

董仲舒指出,当时社会富者田连阡陌,贫者无立锥之地。此后,历代王朝大多采取措施抑制土地兼并,但无法根本解决这一社会痼疾。其原因是

A. 实行重农抑商政策的力度不够

B. 土地私有,并允许买卖的制度

C. 地主、高利贷者对农民的盘剥

D. 封建王朝统治严酷、横征暴敛

 

查看答案

《新全球史》记载,从公元前6世纪开始,铁制农具在中国骤然增加,铁犁、铁镐、铁锹、铁锄、铁镰刀和铁耙在乡村成为日常用具。这一现象给当时社会发展带来的影响包括

①“分地则速,无所匿其力也”

②“秋七月,初税田”

③“宗庙之牺,变为畎亩之勤”

④“庶人食力,工商食官”

A. ①②③

B. ①②

C. ③④

D. ①②③④

 

查看答案

宋朝开历史之先河,采取田制不立不抑兼并的土地政策,顺应了土地私有制的发展要求。以致到了宋真宗时期变成了百姓康乐,户口蕃庶,田野日辟的景象。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土地兼并这一千百年来的问题在宋代得到基本解决

B. 宋代统治者通过实施土地兼并解决了唐末五代农业的不景气状况

C. 土地兼并顺应了宋代社会发展要求,促进了宋代的长治久安

D. 土地兼并在一定时期内起到了促进经济发展的作用

 

查看答案

《管子》中说民乃知时日之早晏(晚),日月之不足,饥寒之至于身也。是故夜寝早起……民不惮劳苦。材料中现象出现的动力源于

A. 土地私有制形成    B. 铁犁牛耕的使用

C. 分封制瓦解    D. 中央集权制建立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