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商人王现曾说:“夫商与士,异术而同心。故善商者,处财货之场而修高明之行。是故虽利而不污,故利以义制,名以清修,天之鉴也。”(《故王文贤墓志铭》)对此理解准确的是
A. 商人致富要遵循道德规范
B. 经商和读书在方法上是一致的
C. 商人要向读书人学习文化
D. 经商成功后可以去研究学问或做官
宋太祖敕令子孙不得诛杀文人,他的助手赵普更有“半部论语治天下”的美谈,“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的口号也是宋代提出来的。这反映出宋代统治者
A. 强化对民间思想的控制
B. 更加青睐主张改革的官员
C. 重视对百姓信仰的管理
D. 倡导重文轻武的治国现念
唐代张彦远在其美术通史著作《历代名画记》中,将品评绘画的标准分为五等,即“自然”、“神”、“妙”、“精”、“谨细”,认为“自然者,为上品之上”、“失于自然而后神,失于神而后妙,失于妙而后精,精之为病也,而成谨细”。这反映出张彦远的绘画理论
A. 强调以山水画为精髓 B. 与文人画的思想一致
C. 深受道家思想的影响 D. 重视绘画的教化功能
资料记载:元月十五日,京城中几个主要佛寺竞相举办法会,吸引人群;大街上百姓提灯游行,争奇斗艳,四处张灯结彩,好不热闹。皇帝特地下诏,当天京城大街特许夜行,官府不加取缔。这段文字描述的景象最可能发生于
A. 汉代 B. 唐代 C. 宋代 D. 清代
唐太宗的治国理念之一是“民本”思想。下列表述最能体现此思想的是
A. 吏者,民之本纲者也,故圣人治吏不治民
B. 天子者,有道则人推而为主,无道则人弃而不用
C. 若安天下,必须先正其身,未有身正而影曲,上治而下乱者
D. 凡营衣食,以不失时为本。夫不失时者,在人君简静乃可致耳
魏晋名士有一种不同于流俗、甚至不同于任何历史时期的言谈举止。以陶渊明、王羲之以及竹林七贤等为代表的魏晋名士,以狂放不羁、率真洒脱而著称于世,形成中国历史上绝无仅有的“魏晋风流”。造成这种文化现象的最主要的原因是
A. 门阀士族特立独行,思想活跃
B. 江南经济开发,商品经济发展
C. 魏晋以来国家分裂,社会动荡
D. 魏晋时期佛道盛行,援老入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