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3年,美国总统罗斯福向国会提交田纳西河流域管理局法案获通过,该法案规定管理局为政府所有,独立经营,有权生产和出售电力。到1937年,19家私营电力公司被迫将全部设备售给该局,私人资本垄断电力状况被打破。这从侧面反映了
A. 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代的到来
B. 美国废除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度
C. 发展电力是罗斯福新政的核心内容
D. 美国总统拥有行政权、立法权
有人说“工业革命从本质上就是人类在新能源、新材料、新技术方面的广泛应用过程”。随着第二次工业革命的进行,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工业生产结构发生的最大变化是
A. 重工业在工业中的比重上升
B. 轻工业的地位在逐步下降
C. 交通运输业获得巨大发展
D. 电力工业的发展益为突出
明后期松江人何良俊记述:“(正德)以前,百姓十一在官,十九在田……今去农而改业为工商者三倍于前矣。昔日原无游手之人,今去农而游手趁食(谋生)者又十之二三也。大抵以十分百姓言之,已六七分去农。”据此可知
A. 工商业的发展造成了农业的衰退
B. 工商业的发展导致了社会结构的变动
C. 财富分配不均引起贫富分化加剧
D. 无业游民增加促进了工商业的发展
《吕氏春秋·上农》在描述农耕之利时不无夸张地说,一个农夫耕种肥沃的土地可以养活九口人,耕种一般的土地也能养活五口人。战国时期农业收益的增加
A. 促进了个体小农经济的形成
B. 抑制了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
C. 导致畜力与铁制农具的使用
D. 阻碍了大土地所有制的成长
重农抑商政策对我国封建社会的建立及发展起到了积极作用。到了明清时期,这种思想继续盛行
①反映出自然经济仍占统治地位
②反映了小生产者的要求
③有利于当时经济的发展
④有利于加强封建统治
A. ①②③
B. ①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②③④
据史料记载,明洪武二年,朝廷在景德镇设“御窑厂”,镇内有官窑五十八座,“昼间白烟掩盖天空,夜则红焰烧天”,生产规模宏大。一般来说,历代由朝廷垄断专用的瓷窑均称“官窑”,由官员管理。因为这样做主要是可以
A. 保证朝廷有丰厚的财政收入
B. 生产足够精美的产品
C. 显示朝廷的威严
D. 保证新技术的传承与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