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学者在谈到中国近代历史时认为,当时生活在“天朝”的人们,自有一套迥然相别的价值标准。另有一种平等观念。他们对今天看来为“平等”的条款往往愤愤不平,而对今天看来为“不平等”的待遇却浑然不觉。在该学者看来,让当时“天朝”的人们感到愤愤不平的条款应该是
A. 外国公使进驻北京
B. 领事裁判权
C. 中英双方协定关税
D. 片面最惠国待遇
下图为近代英国对华商品输出额(单位:英镑)变化示意图。这一状况的出现主要是由于( )
A. 中国赔款增强英国实力 B. 通商口岸增多利于中国出口
C. 割让香港便于商品中转 D. 协定关税利于英国对华贸易
1937年10月,上海派遣军司令长官松井石根在会见《泰晤士报》和《纽约时报》记者时发表声明:“今天的事业,与其说是在教训支那人,更应该说是在提醒他们,应该好好考虑如何全力去拯救四亿人民。当务之急是,如何将支那从共产主义势力中拯救出来。这不仅是为了支那本国,也是为了整个东亚。”这一声明反映日本
A. 重视与英美国家友好关系
B. 认可西方媒体客观公正
C. 追求东亚地区的和平稳定
D. 假借反共掩饰战争意图
《试论法国政治民主化的道路及启示》中分析道:“(近代)法国人民曾先后信仰过人权理论.立宪制度.共和主义.恐怖统治.宽容政策,并为此流血战斗,付出极大代价。但是革命发展得太快,以至人们一早起来就会发现世界变了样,革命消化不了他所吞噬的旧世界。”这一分析试图
A. 揭示法国民主政治曲折发展的原因
B. 说明法国没有实行民主政治的基础
C. 强调坚定的信仰对革命的重要性
D. 肯定法国大革命对社会的成功改造
英国首相卡梅伦在北大演讲时说:“我在英国当首相没有专门的厨师为我做饭,只能去内阁蹭饭。不仅如此,每年收入全部公开。每周二、周四还要去下院接受质询。”该言辞主要反映了英国首相( )
A. 政治上无实权,必须服从议会
B. 为官清廉,能与阁臣共进退
C. 作为内阁首脑,接受议会监督
D. 经济待遇与政治地位不相称
英国先贤们留下了良好的制度传统。长久以来,议会在与王权的斗争中占得了上风,而议会自身却聚集了上至土地贵族、教会僧侣,下至商人、骑士等相对全面的利益阶层。这使得,一旦议会成为这个国家的权力中枢,基于这个平台,各方势力都有争得自身利益的机会。英国的良好制度传统
A. 有利于政治权力平稳过渡 B. 使国王丧失国家元首的地位
C. 限碍了工业化的发展进程 D. 保证了全体公民的有效参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