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中国法制起源较早。夏朝法律被称为“禹刑”,西周周公制礼,礼刑互补。秦朝制定《秦律》,以“轻罪重刑”为指导思想,刑罚名目繁多。唐朝制定《唐律疏议》颁行天下,规定了严惩十恶:谋反、谋大逆、谋叛、恶逆、不道、大不敬、不孝、不睦、不义、内乱,成为中国古代法成熟的标志和中华法系的代表。……自此,“法自君出,权尊于法”,“德礼为政教之本,刑罚为政教之用”,家族国家本位,息讼无讼,实现社会和谐等成为古代中国基本的立法思想和价值取向,影响后世。……而古罗马法,私法(保护私人利益有关所有权、债权等方面的法律规范)发展异常充分,以个人权利为本位,权力服从于法律,公开审判,追求正义,法治精神贯穿于罗马法律体系之中。
——改编自张中秋《中西法律文化比较研究》
材料二鸦片战争后,西方列强利用不平等条约获取的政治、经济、法律特权,迫使中国匆匆迈入到近代,这种被动的社会转型导致社会结构发生巨大断裂,社会现实和法律制度严重脱节。1902年,张之洞以兼办通商大臣身份,与各国修订商约。在此期间,英、日、美、葡四国提出在清政府改良司法现状“皆臻完善”以后,可以放弃领事裁判权。清政府随后下诏:“参酌各国法律,悉心考订,妥为拟议,务期中外通行,有裨治理。”开启了清末司法改革,以因应形势变化,挽救权力危机。但在引进西方法律原则、制度的过程中,遭到传统礼教派的强烈反对,清廷秉持“旧律义关伦常诸条,不可率行变革……惟是刑法之源,本乎礼教”的修律宗旨,在移植和妥协中,艰难推进。
——改编自张晋藩《中国法律史》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华法系和罗马法的差异,并分析产生这一差异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晚清司法改革的历史背景,并作简要评价。
“在当今世界形势下,战略紧张的一个方面是中国人担心美国企图遏制中国;同样,美国人担心中国试图把美国赶出亚洲。太平洋共同体建设能够缓解双方的担心。美国、中国和其他国家都参与太平洋地区的和平发展,日本、印尼、越南和澳大利亚等其他主要国家也将能够参与这一体系的建设。”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亚太地区成为中美的战略争夺重点
B. 中国的崛起挑战了美国的霸权地位
C. 太平洋共同体建设消除了中美分歧
D. 新兴力量崛起促成多极化格局形成
1961年4月16日,菲德尔·卡斯特罗宣布古巴革命为社会主义革命。次日凌晨,由美国中央情报局训练和武装的1500名雇佣军从危地马拉出发,在美国飞机和军舰的掩护下,登陆古巴南部猪湾,企图推翻古巴政府,但最终被击溃,史称“猪湾事件”。该事件爆发的背景是
A. 古巴导弹危机激化美苏矛盾
B. 北约集团成立加大武力干涉
C. 美国实力下降实行战略收缩
D. 冷战局势加剧促使对抗升级
“列宁从芬兰给布尔什维克党中央委员会写了《布尔什维克必须夺取政权》《马克思主义和起义》两封信,提出把夺取政权和推翻临时政府统治的问题提到议事日程上来。之后,列宁回国,直接领导武装起义。”此次武装起义
A. 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
B. 形成两个政权并存局面
C. 促成了列宁主义诞生
D. 建立了工农苏维埃政权
“公社”成员主张“公社的属于公社,国家的属于国家”“巴黎所希望的政治统一,是所有地方主动的自愿联合”“完全有权自己管理自己,但它不能管理整个法国”。由此可见巴黎公社
A. 试图建立联邦制国家政治结构
B. 是第一个无产阶级政权的雏形
C. 实际上仍处于无政府主义状态
D. 是对马克思主义国家学说的实践
在审判国王路易十六时,罗伯斯庇尔主张对国王不应该适用法庭审判,而应该适用人民审判。罗伯斯庇尔说:“他们不下判决,他们像闪电一样予以打击;他们不裁判国王,他们把国王化为乌有。”这一主张
A. 体现了司法制衡民主的理念
B. 推动了法国大革命向欧洲的蔓延
C. 反映了民主主宰司法的思想
D. 蕴含了坚守公平公正的法治精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