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与友人的书信中说:“近世所谓道德,功名而已;所谓功名,富贵而已。”他有感于“世衰俗降”,发出“破山中之贼易,破心中之贼难”的慨叹,遂提出了“心即理”、“知行合一”、“致良知”的心学论题。据此可知其心学理论
A. 核心是强调认识与实践相统一
B. 根植于小农经济主导的社会现实
C. 主旨是培养君子道德端其志向
D. 从哲学高度论证儒家伦理合理性
汉武帝时期,史官司马迁写《史记》没有将孔子的事迹归入记载个人历史的“列传”,而是将其抬高一级,升格为诸侯格,作为“世家”来记载。与之相关的背景是
A. 司马迁记史不严谨
B. 孔子被追封为诸侯
C. 儒家思想受到重视
D. 汉武帝最崇拜孔子
“他们从旁观察世局,认真思索宇宙的真象,使用着抽象度高且不带意识形态的执着的语言,描述天道与人事变化的法则,属于原理性研究的层次是他们的专长。”这一评价是针对
A. 儒家
B. 法家
C. 道家
D. 墨家
历史研究应坚持有一分材料说一分话。下列从史实到结论的推断,符合这一原则的是
| 史实 | 结论 |
① | 春秋时“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 | 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依然牢固 |
② | 汉初“有叛国而无叛郡” | 汉代用分封制代替郡县制 |
③ | 行省“有诸侯之镇,而无诸侯之权” | 有利于元朝中央集权的加强 |
④ | 明太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 | 明朝严禁中外通商贸易 |
A. ①
B. ②
C. ③
D. ④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论及唐代制度时说,在地方有为政府公开选拔人才的制度,在朝廷有综合管理全国行政事务的制度。这两种制度,奠定了中国传统政治后一千年的稳固基础。“这两种制度”是指
A. 分封制和郡县制
B. 郡县刚和三省六部制
C. 科举制和郡县制
D. 科举制和三省六部制
春秋时期,秦穆公久闻百里奚贤名,以五张羊皮将他赎回,解除其奴隶身份,并拜为上大夫。百里奚辅佐穆公内修国政、外图霸业,使秦异军突起。由此可见当时秦国
A. 等级观念逐渐消亡
B. 贵族政治出现松动
C. 践行儒家用人之道
D. 军功爵制遭到破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