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历史文献资料非常丰富。
历史笔记资料表
作者 | 书名 | 内容 |
(北朝)杨衒之 | 《洛阳伽蓝记》 | 展现了北魏都城洛阳四十年间的政治大事、中外交通、人物传记、市井景象、民间习俗、传说轶闻,书中亦有不少神异鬼怪故事。然其遗闻轶事,颇足以补史乘(史书)存文献。 |
(唐)姚汝能 | 《安禄山事迹》 | 记载禄山诸事,文辞灿然,叙述颇详,而不免于琐杂,然新、旧《唐书》、《资治通鉴》所记禄山事,亦不能舍此而他求也。 |
(宋)孟元老 | 《东京梦华录》 | 自都城、坊市、风俗、典礼,糜不该载。如此之类,皆可以互相考证,订史氏(史家)之误。 |
——选编自姚继荣《唐宋历史笔记论丛》
阅读上表,归纳历史笔记的特点,简述你对历史笔记的史料价值的认识。(注:史料价值是指史料载历史研究中的作用,因史料种类、来源、形式等不同,其价值也不同)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至迟自西周开始,已经就医药事物而设官立制。后来,伴随着政治和秩序对于关照民生的需求,医疗制度形成并能够日益发展。汉代出现太常太医令和少府太医令两种职能上有所区分的官职;北齐发展为太常寺太医署和门下省尚药局两种机构,并初置为太子服务的门下坊药藏局。隋炀帝时将药藏局归殿内省。实现了药藏局职能与隶属关系的统一。唐朝建设医疗制度,因革汉、北齐、隋之制而损益之。……唐代在中央设立了各级医疗机构;在地方也设立了一定数额的医学人员,包括医博士、助教以及医学生等。配合这些机构及相关人员的设置,唐代还针对医疗事物制定了一系列的制度性规定,最集中的体现是唐令中有专门的(医疾令)。此外,根据各个时期需要,唐代的皇帝还曾针对医疗问题发布过一些敕文,如玄宗时期的(考试博学多才道术医药举人诏)等。
——摘编自程锦《唐代医疗制度研究》等
材料二1820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澳门开设一家眼科诊所,随后政府和民间人士相继开办了数目可观的新式医院,到1920年,在大城市新式医院已经取代了传统的“医家”,成为医疗机构的主体部分。在工作效率上,近代医院制度借助科学化的医疗器械和严密的病理分析,使医生的专业化水平大为提高。在医疗行政方面,1905年清政府开始设巡警部(兼管卫生事务),1912年,南京中华民国临时中央政府设卫生司,医院不再是传统的专侍皇宫的太医院,它的服务对象是京城官吏和居民,开始呈现社会化、大众化趋势……西方医疗制度还开启了中国近代医学教育之先河,各方的努力下尤其是各地开始设置医科或医学院,医学人才的培养迅速形成了一定的规模。……西方医学在中国的整体传播,改变了单一的中医学独立存在的局面,中国出现中西医并存的医疗格局,现代医疗制度、公共卫生事业逐渐确立,中国人的医疗观念也发生了转变。
——马伯英《中外医学文化交流史》
(1)依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医疗制度的特点及唐代医疗制度完备的原因。
(2)依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医疗制度的变化,并简要分析其对中国社会产生的影响。
《喧嚣时代·20世纪全球史》一书在论述西方世界时指出:战后许多国家的政府都对某些工业部门实行国有化,它们筹建了许多新的规划部门,制定长期的经济发展计划。该材料
A. 意在说明西方国家运用计划手段来发展经济
B. 认为西方国家政府干预扼杀了经济发展活力
C. 意在论证必须协调好政府与企业之间的关系
D. 批判战后西方国家存在压迫企业的不当行为
学者德•弗雷斯曾指出:从1750年到1800年,生活在大都市的欧洲人口保持稳定(这一阶段仅增长0.2%),两小城市和城镇(规模在5000〜30000人之间)的人口却突增了4倍。导致这一状况的主要原因是
A. 工业化进程导致城市污染严重 B. 普通民众对大城市生活的厌倦
C. 小城市和城镇代表城市化方向 D. 社会生产领域出现革命性变化
1700年,英国议会通过的《吏治澄清法》规定,凡接受皇家薪资及年金的官吏,除各部部长和委员外,均不得为议会的下议员。这说明英国
A. 国王的权力受到了限制
B. 确立了议会至上原则
C. 国王实际上“统而不治”
D. 国王与议会矛盾激化
古代雅典法律是不可随意更改的,若新法有害于民主,有害于城邦,任何公民可依“不法申述权”对新法提案人进行控告。控告成立的话,提案人要受到罚金处分,甚至有生命之虞。这表明雅典
A. 崇尚法治,律法稳定
B. 用法律来维护民主
C. 法律至上,主权在民
D. 民主制度随意性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