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乐九年颁布关于杂剧禁令:“凡乐人搬作杂剧戏文,不许妆扮历代帝王、后妃、忠臣、节烈、先圣、先贤、神像,违者杖一百,官民之家扮者同罪。其神仙及义夫、节妇、孝子、贤孙、劝人为善者不在禁限。”这一禁令说明
A. 文化专制开始影响市民生活
B. 市民文化动摇了儒学正统地位
C. 明清时代君主专制走向反动
D. 文化政策体现统治者治国理念
清代有学者说:“古有儒、释、道三教,自明以来,又多一教,曰小说„„士大夫、农、工、商贾,无不习闻之,以至儿童、妇女不识字者,亦皆闻而如见之,是其教较之儒、释、道而更广也。”这表明
A. 小说成为一种新的宗教传播载体
B. 小说的兴起冲击了封建等级观念
C. 市民阶层扩大推动世俗文化发展
D. 世俗文化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明代小说《西游记》中的孙悟空,向往“天不收、地不管的生活,对头上的紧箍儿耿耿于怀,成佛后首先想到把它打个粉碎。”它反映明代出现。
A. 追求个性自由,反对纲常礼教的思想
B. 注重气节,自我节制,奋发向上的思想
C. 追求民主自由,反对君主专制的思想
D. 追求金钱,海外冒险的拜金主义思想
学者评价启蒙运动说:“‘进步’实际上已经成为哲学家的一种意识形态,他们坚信自然科学将会让人类更有力地支配整个世界,而人类理性则引领每个人走向自由,并建立起一个繁荣、公正、平等的社会。”引文所想表达的深层含义是
A. 理性思考引领社会进步
B. 哲学意识支配世界繁荣
C. 近代科学追求王权公平
D. 启蒙运动倡导阶级平等
德国哲学家康德坚持人要自律,不能为了个人的自由而妨碍他人的自由,不赞同公民用革命手段推翻现存的统治者,认为可以对统治者的错误提出申诉,但必须等待统治者对申诉的回应;法国启蒙思想家卢梭则主张当人民的权利被政府篡夺,并被用于压迫和奴役人民时,人民就有权通过暴力手段推翻它。对此分析正确的是
A. 两人尽管阶级属性不同,但观点一致
B. 两人都主张自由平等,但获得的方式不同
C. 两人对自由平等看法,观点完全相反
D. 前者蔑视公民权利,后者主张“主权在民”
卢梭说:“行政权力的受任者决不是人民的主人,而只是人民的官吏,只要人民愿意就可以委任他们,也可以撤换他们;对这些官吏来说,这决不是订立契约的问题,而只是服从的问题。”这体现他主张
A. 反映了议行合一的原则
B. 体现了社会契约的思想
C. 体现了人民主权的学说
D. 易于导致“多数人的暴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