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7年,经济学家顾准在《试论社会主义制度下的商品生产和价值规律》中提出:“社会主义经济所以必须实行经济核算,从理论上和历史经验上说,都只是因为价值规律制约着经济计划,经济计划必须运用价值规律,如果不是由经济核算制来补充经济计划,计划经济运用价值规律就有无法克服的困难……价值规律通过经济计划调节全部经济生活。”这反映了作者
A. 主张抵制计划经济体制 B. 提倡价值规律调节生产
C. 受当时左倾思潮的影响 D. 主张推行市场经济体制
1949年5月27日上海刚解放时,100元人民币可换1块银元,6月2日涨到660元,6月4日1400元,6月7日1800元,很快又升到2000元。据人民银行的汇报,每天早上发出去的人民币,到了晚上几乎又全部回到银行来了。材料表明
A. 上海人民拥护新生政权
B. 当时人民币的发行量供过于求
C. 中共缺乏经济管理经验
D. 中共掌握市场领导权的必要性
1970年5月,苏共中央决定化学、石油、煤炭工业实行“部一工业联合公司一企业”三级管理体制,取消局,消灭了多级制,使生产经营的问题直接集中到企业和公司解决。这一做法的实质是
A. 扩大了企业生产经营的自主权
B. 局部调整斯大林体制
C. 将国家计划与企业自主相结合
D. 注重运用价值规律
1933—1944年,美国接纳了为数众多的知识难民,大约有22842到25535人之间,其中,在美国继续从事原来工作的大约有15000至17000人。但美国本土却约有5000名博士处于失业状态。这一现象最能说明
A. 纳粹独裁统治导致欧洲知识难民涌入
B. 经济大危机波及到美国的知识界
C. 罗斯福政府实行宽容的知识移民政策
D. 大学和科研机构对人才需求有限
20世纪70年代美国经济发展情况
时间 项目 | 工业生产 下降率(%) | 固定资本 投资下降率(%) | 失业率(%) | 消费物价 上涨率(%) |
1970年 | 8.1 | 9.2 | 6.2 | 6.6 |
1975年 | 15.1 | 16.8 | 9.2 | 15.3 |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包括
①美元的国际信用动摇
②1973年中东石油危机
③国家减少对经济干预
④经济的滞胀程度加深
A. ①②④
B. ①②③
C. ①②
D. ③④
19世纪末20世纪初,上海人形成了“挥霍、时髦、风流”的消费性格,以高消费作为肯定自我价值的手段。20世纪二三十年代,上海各报刊发表了很多反对奢侈与挥霍、提倡节俭、发展生产的文章,政府和市民均也从不同角度检讨自己的消费观。上海市民消费观发生变化的因素不包括
A. 日本侵华不断扩大
B. 经济大危机的爆发
C. 革命根据地的兴起
D. 政府与媒体的倡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