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独秀认为“立宪政治而不出于多数国民之自觉、多数国民之自动,惟日仰望善良政府、贤人政府,其卑屈陋劣与奴隶之希冀主恩、小民之希冀圣君贤相施行仁政无以异也。”据此,陈独秀认为真正实现立宪关键在于
A. 民众思想得到解放
B. 建立民主共和制度
C. 推翻君主专制制度
D. 传播西方民主思想
1871年,清政府和日本签署了《中日修好条规》,规定:“两国指定各口岸,彼此均可设置理事官,约束己国商民。凡交涉财产诉讼案件,皆归审理,各按己国律理合办。”这说明
A. 清政府洋务运动获得成功
B. 近代治外法权都是相互的
C. 日本扩大了对中国的侵略
D. 清政府一度拥有治外法权
某思想家认为:“知是心之本体,心自然会知……不假外求。若良知之发,更无私意障碍,即所谓充其恻隐之心,而仁不可胜用矣”。材料中的思想家强调
A. 良知是存在于人心中的天理
B. 知行合一是获取天理的关键
C. “格物致知”才能求得天理
D. 顺应了当时商品经济的发展
唐代科举分为常举和制举。常举每年举行考试,科目主要是明经、进士、明法等,应考者有两个来源,一为生徒,即由各级各类学校保送者;二为乡贡,即经州县考试选拔的自学者。制举是为了搜罗非常人才而临时设置的考试,所设科目有贤良方正、直言极谏、才识兼茂、明于体用等。一般士人和官吏都可应考,录取者优予官职或提升。这说明唐代科举制
A. 保证了人才选拔的公正性 B. 进一步扩大了统治基础
C. 体现了严格的等级差异 D. 沉重打击了贵族特权
秦律对官府铁器的供应和使用都有具体的规定,如果铁器损失,必须根据情况分别处理。秦律规定对偷盗耕牛的人必须判罪,并规定厩苑所饲养的牛必须达到一定的繁殖率,完不成任务的要受处罚。这些规定
A. 促使秦律形成了完整体系 B. 推动了精耕细作的深化
C. 推动了秦代冶金业的发展 D. 说明铁犁牛耕技术普及
陈红映在《先秦诸子起源新探》中说,先秦学术思想发展的途径,大致是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缙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据此可知作者认为
A. 诸子百家同根同源
B. 儒学思想深刻影响了百家思想
C. 诸子百家相互融合
D. 古代思想都有学术下移的规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