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1954年北京市西单区人大代表选举名額...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1954年北京市西单区人大代表选举名額分配表(总人数170人):

类别

政府

党派

团体

驻区

机关

工人

文教

卫生

私营

工商业

少数

民族

宗教

街道

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比例

5.11%

3.41%

2.29%

4.55%

30.11%

13.64%

7.29%

7.39%

2.27%

23.86%

 

 

——北京市档案馆

材料二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选举法》,1979年《选举法》与1953年选举法相比较……将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由未改变成分的地主、剥夺政治权利的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缩小为依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将直接选举从人民公社、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扩大到县和自治县一级,在选区划分上,将按选民居住情况划分选区,改为可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和居住状况划分选区,将只有不属于党派、团体的选民或代表才能联合或单独提出代表候选人名单的規定,改为任何选民或代表只要一人提出,三人以上附议即可提名推荐候选人。

——摘编自宋学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论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3—1954年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新《选举法》颁布的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实行的意义。

 

(1)特点:人大代表来源广泛;体现了鲜明的民主性;突出了工人阶级的领导地位。 (2)背景: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打破了“左”倾思想的束缚;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完善民主制度;中国社会结构发生了变化。 (3)意义:有利于提高公民的参政意识,保障人民当家作主;有利于推动改革开放的进行;对我国民主政治建设和政治文明的推进、实现国家的繁荣与长治久安有着重要的意义。(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亦可) 【解析】(1)本问考查学生解读表格、获取信息的能力。根据表格“类别”“人数”“比例”等信息可从人大代表来源、性质、工人阶级领导地位等方面概括1953—1954年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特点。 (2)本问考查学生解读材料、获取信息和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根据材料“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选举法》”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社会结构的变化等方面分析1979年新《选举法》颁布的背景即可。 (3)本问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关于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实行的意义,根据材料和结合所学知识可从公民的参政意识、民主政治建设、国家繁荣稳定等方面分析,其他答案言之有理也可。 点睛:解答本题要紧扣“两材”: 解答历史材料题,要紧紧依托两个“材”,一个是命题者提供的“材料”,解题时紧扣材料中的关键信息“类别”“人数”“比例”“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选举法》”等,这是解答试题的最主要的依据;另一个是教材,通过试题中材料的指引,回归教材,解题时回顾教材中关于新中国成立以来政治建设的相关内容。学生能把“材料”和“教材”完美地结合起来,回答问题就会得心应手。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西方殖民航海贸易被确定为囯家基本的海洋政策,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航海活动得到各自国家的全力支持和肯定,他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方国家的殖民航海贸易政策,他们崇尚海外冒险、鼓励殖民扩张,甚至支持用暴力手段夺取财富的真正海盗行径……如同马克思所揭露的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惊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財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摘编自黄顺力《地理大发现与中国海洋观的演变》

材料二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纷纷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转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商品过铜和市场狭小的矛盾。因此,单一民族经济的发展开始超出了囯界的束缚,形成了最初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这个时期经济囯际化和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掠夺紧密结合在一起是鲜明的特征。新兴资产阶级在全世界寻找工业产品倾销市场和掠夺原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囯际化,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西欧对整个世界的优势地位,其中英囯由于引导了工业革命而独占鳌头,成为“日不落帝国”。

——摘编自杨丽红《论科技革命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最初形成的特点和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农具的发展变化

材料二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囯的“商业革命”。

——费正清、赖肖尔《中囯: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分析比较北宋首都东京与唐朝首都长安(见下图),就可以发現唐宋之间的巨大社会变革,也可以从这个中原大都市中看到商业革命的真实状况。

——樊树志《囯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先秦至陏唐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这些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及耕作方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三,分析唐朝长安、北宋东京两城商业区分布的特点。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能体现宋代出现“商业革命”的其他表现有哪些?

 

查看答案

下图是1971年10月笫26届联合国大会上国民党代表离开会场的新闻照片,此照片可以说明

A. 中国正式成为了联合国成员国

B. 西方国家分裂中国的阴谋破产

C. 中苏两国结盟的政治影响深远

D. 和平共处原则得到国际上认可

 

查看答案

《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评论说:在一次国际会议上,周恩来利用了他个人的巨大魅力和外交机敏,逐渐减弱了那些怀疑中国或怀疑共产主义的领导人的敌对情绪。这次国际会议是

A. 日内瓦会议

B. 万隆会议

C. 笫26届联合国大会

D. 笫一次不结盟国家和政府首脑会议

 

查看答案

台湾经济研究院董亊长江丙坤表示,“九二共识”不仅是两岸和平的基础,也是台湾经济发展的进重要的基石。台湾同胞应该深刻认识到“九二共识”的重要性,共同为两岸和平作出贡献。“九二共识”是指海峡两岸均

A. 坚持一个中国原则

B. 认同社会主义制度

C. 承诺实现和平统一

D. 认可“一国两制”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