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麻曾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

麻曾是中国古代重要的纺织原料,很多成语都提到了麻,例如:披麻救火、快刀斩乱麻、皂丝麻线和心乱如麻等,但是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其主要原因是

A. 官营手工业对民间手工业的冲击

B. 来自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

C. 更加舒适廉价的棉纺织品的冲击

D. 丝织业快速发展带来的冲击

 

C 【解析】据材料“到了明代,民间麻的种植量大大减少”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棉纺织业发展,棉布成为主要的衣被原料,故B选项错误;明朝中后期,民营手工业超过官营手工业,故A选项错误;西方工业化生产的冲击在鸦片战争后,故C选项错误;丝织业的产品是丝绸,不是人们主要的衣被原料,故D选项错误。故选B。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汉)《盐铁论·水早》中说:“农,天下之大业也;铁器,民之大用也。器用便利,则用力少而得作多。农夫乐事劝功。”下列有关汉代农业与铁器关系的表述正确的是

A. 铁器用于农业始于汉代

B. 铁器的使用使农业开始成为“天下之大业”

C. 铁器的普遍使用促进了当时的农业生产

D. 汉代农业生产完全依靠铁制农具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年3月斯大林去世,后继的苏联领导人马上终止了斯大林对西方的进攻性政策,并劝告中囯尝试与西方国家和平共处。……中共中央接过莫斯科提出的和平共处的外交方针,周恩来将其具体化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后,与中国建交的囯家迅速增多,中国代表开始出現在各种亚非囯家会议上,美国对中囯的外交孤立政策开始被冲破。

——摘编自《高中历史必修课程专題解析》

材料二1973年2月17日,毛泽东与基辛格的谈话中第一次提出了这样一种设想,毛泽东说:过去中美两国是敌人,现在是朋友,而苏联对欧亚两洲的威胁现在不仅存在,并且还在增长,今天我们应当搞一条橫线,从美国、日本、中国、巴基斯坦、伊朗,到土耳其和欧洲,这样“可以共同对付一个混蛋”。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史研究》

材料三中囯永远不称霸,中国也永远不当头,但在囯际问題上无所作为不可能,还是要有所作为,作什么?我看要积极推动建立囯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我们谁也不怕,但谁也不得罪。

——《邓小平文选》《善于利用时机解决发展问題》(1990年12月24日)

(1)依据材料一,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背景?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提出有何意义?

(2)结合所学指出新中国成立后中美两国由敌人变成朋友的标志性历史亊件。

(3)依据材料三,分析指出邓小平提出这一外交方针的出发点是什么?任举一例说明其外交实践。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1953—1954年北京市西单区人大代表选举名額分配表(总人数170人):

类别

政府

党派

团体

驻区

机关

工人

文教

卫生

私营

工商业

少数

民族

宗教

街道

居民

人数

9

6

4

8

53

24

13

13

4

42

比例

5.11%

3.41%

2.29%

4.55%

30.11%

13.64%

7.29%

7.39%

2.27%

23.86%

 

 

——北京市档案馆

材料二1979年7月,第五届全国人大第二次会议通过了新的《选举法》,1979年《选举法》与1953年选举法相比较……将没有选举权和被选举权的人由未改变成分的地主、剥夺政治权利的反革命分子和刑事犯罪分子,缩小为依法律剥夺政治权利的人。……将直接选举从人民公社、镇、市辖区和不设区的市扩大到县和自治县一级,在选区划分上,将按选民居住情况划分选区,改为可按生产单位、事业单位、工作单位和居住状况划分选区,将只有不属于党派、团体的选民或代表才能联合或单独提出代表候选人名单的規定,改为任何选民或代表只要一人提出,三人以上附议即可提名推荐候选人。

——摘编自宋学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论析》

(1)根据材料一,概括1953—1954年我国人大代表选举的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1979年新《选举法》颁布的背景。

(3)根据以上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大代表选举制度实行的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由于西方殖民航海贸易被确定为囯家基本的海洋政策,哥伦布、达•伽马、麦哲伦等航海活动得到各自国家的全力支持和肯定,他们成为人们心目中的“英雄”,从而推动了整个世界大航海时代的到来,……西方国家的殖民航海贸易政策,他们崇尚海外冒险、鼓励殖民扩张,甚至支持用暴力手段夺取财富的真正海盗行径……如同马克思所揭露的在欧洲以外直接靠惊夺、奴役和杀人越货而夺得財宝,源源流入宗主国,在这里转化为资本。”

——摘编自黄顺力《地理大发现与中国海洋观的演变》

材料二19世纪中期,欧美各国纷纷完成了从工场手工业向资本主义机器大工业的转变,随着生产力的发展,出现了商品过铜和市场狭小的矛盾。因此,单一民族经济的发展开始超出了囯界的束缚,形成了最初意义上的国际分工和世界市场,这个时期经济囯际化和资本主义殖民扩张和掠夺紧密结合在一起是鲜明的特征。新兴资产阶级在全世界寻找工业产品倾销市场和掠夺原料,有力地推动了经济囯际化,在这个过程中形成了西欧对整个世界的优势地位,其中英囯由于引导了工业革命而独占鳌头,成为“日不落帝国”。

——摘编自杨丽红《论科技革命对经济全球化的推动作用》

(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新航路开辟的原因。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19世纪中期世界市场最初形成的特点和影响。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古代农具的发展变化

材料二宋朝经济的大发展,特别是商业的发展,或许可以恰当地称之为中囯的“商业革命”。

——费正清、赖肖尔《中囯:传统与变革》

材料三分析比较北宋首都东京与唐朝首都长安(见下图),就可以发現唐宋之间的巨大社会变革,也可以从这个中原大都市中看到商业革命的真实状况。

——樊树志《囯史十六讲》

(1)根据材料一,先秦至陏唐时期,中国农业生产工具发展变化的趋势是什么?这些变化对中国古代农业生产及耕作方式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2)根据材料三,分析唐朝长安、北宋东京两城商业区分布的特点。结合材料二、三及所学知识回答,能体现宋代出现“商业革命”的其他表现有哪些?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