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

1950年,中国先后同印度、印度尼西亚、瑞典、丹麦、缅甸、列支敦士登、瑞士、芬兰等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这反映出新中国

A. 形成全方位的外交格局

B. 倡导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C. 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

D. 放弃了“一边倒”的方针

 

C 【解析】新中国成立初期便于8个资本主义国家建立外交关系,因此可以确定我国的外交政策是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因此C选项正确。A选项错误,全方位的外交格局要在新时期才出现;B选项材料没有体现;D选项错误,这并不意味着“一边倒”的方针被放弃。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任何一个现代国家,在立国之初就不能不研究和制定一个根本大法,作为全国人民共同遵守的政治准则……但建国之初,还不具备召开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条件,但国家又不可一日无法。因此,当时就采取了一种变通办法。”这种“变通办法”是指

A. 制定了l954年宪法

B. 召开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

C. 确立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为根本政治制度

D. 通过《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

 

查看答案

抗日战争期间,国民党曾表明抗战不是一年半载可以了解之事,必须“抱定三年五年如一日的精神……铲除短期得失之念,不致因小胜而浮,因小败而丧气”。“中国持久抗战,其最后决胜之中心,不但不在南京,抑且不在各大城市,而实寄于全国之乡村与广大强固之民心。”这表明

A. 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建立

B. 国民党失去抗战胜利的信心

C. 国民党放弃了片面抗战路线

D. 国共抗战策略有一定的一致性

 

查看答案

导致下表黄埔军校第五期毕业率与其余各期存在较大差异的主要原因是

A. 国民革命的兴起

B. 外来势力的干涉

C. 国共两党的分裂

D. 学员质量的下降

 

查看答案

胡适在《文学改良刍议》中提出须做“言之有物”,即有“情感”、“思想”的文章;而对于当时青年“不思奋发有为”,但只知“发牢骚之音”的“暮气”给予了严厉的批评。这说明当时

A. 民族危机严重

B. 出现尊孔复古逆流

C. 强调文学应自由讨论

D. 社会急需思想变革

 

查看答案

19世纪六七十年代,李鸿章一再著文强调,中国的“制度文章”“科技水平”远超西方,西方科技如算学、矿学、化学、地学等都是从中国学的;王韬也认为,“礼乐制度、天算器艺,无不由中国流传及外”。这些主张

A. 超越了“中体西用”的范畴

B. 减轻了传播西方文明的阻力

C. 打破了“华夷之辨”的偏见

D. 成为了洋务运动的科学依据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