禁止“良贱通婚”是延续了千百年的传统婚姻制度的最基本的要点,但是在宣统二年颁布的《现行刑律》中,在婚姻类删除了这条。这说明
A. 新文化运动推动婚姻制度变革
B. 婚姻风俗变革开始在全国推行
C. 近代婚姻观念冲击到统治阶层
D. 法制改革侧重于婚姻家庭制度
近代某全国性咨询议政机构获准成立后,上呈公文,请求将北京原用于科举考试的贡院改为其办公地。公文中有“仰慕天恩,准予改拨”等语。该公文应出现于
A. 洋务运动时期
B. 戊戌变法时期
C. 预备立宪时期
D. 中华民国时期
“义和团运动无疑比洋务派、改良派表现了更多的反侵略勇气,但破产小农和手工业者归复自然经济的强烈愿望又使他们的眼界无法越出所处的时代,这句话表明了义和团运动的双重特征是
A. “灭洋”与“扶淸”
B. 反帝与反封
C. 爱国与保守
D. 正义与非正义
1840—1866年满汉官员比例变化如下:
年代 | 满汉总督比 | 满汉巡抚比 |
1840年 | 1:0.75 | 1:2.3 |
1866年 | 1:6.5 | 1:12 |
对此状况解读最准确的是
A. 外来侵略加剧了统治阶级内部矛盾
B. 晚淸统治危机激化了满汉地主矛盾
C. 太平天国引起了清朝权力结构变化
D. 民族危机加深促进了满汉民族融合
1938年,蒋廷黻先生在所著《中国近代史》中指出:“当时的人对于这些条款(指《南京条约》内容)最痛心的是五口通商。……协定关税和治外法权是我们近年来所认为不平等条约的核心。可是当时的人并不这样看。”这一状况反映了淸朝统治者
A. 注进防范西方经济侵略
B. 近代国家主权意识的缺失
C. 外交理念渐向近代转变
D. 迅速融入世界的迫切心理
近代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
A. 领事裁判权
B. 片面最惠国待遇
C. 居住及租地权
D. “门户开放”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