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这句民谚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 A. 分...

古代民谚:“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这句民谚反映了中国古代农业的

A. 分散性

B. 自给自足

C. 相对稳定性

D. 精耕细作

 

C 【解析】据材料“千生意,万买卖,不如翻地块”,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翻地块”反映了小农经济的生产方式,材料说明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相比其它经济形态具有相对稳定性,占主导地位,故C项正确;小农经济以家庭为单位,具有分散性,但材料未涉及,故A项错误;材料也没有反映小农经济的自给自足特点,故B项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小农经济精耕细作的特点,故D项错误。故选C。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左传》记载,襄公四年(前569年),“土可贾焉”,其反映的本质问题是

A. 土地可以买卖

B. 土地禁止买卖

C. 农业水平提高

D. 土地私有出现

 

查看答案

《荀子·王制》:“凡农之道,厚(候)之为宝。”《农书·粪田之宜》:“用粪犹用药也。”《吕氏春秋·上农》“时至而作,竭时而止。”《齐民要术》:“麦黄种麻,麻黄种麦。”以上四则材料均反映了

A. 中国古代农业根据节气安排生产

B. 中国古代农业注重因地制宜

C. 中国古代农业精耕细作的特点

D. 中国古代农业发展尊重自然规律

 

查看答案

材料从1958年直到“文革”时期,我国实行严格的户籍管理制度:对从农村迁往城市、集镇的严加限制,对从集镇迁往城市的也严加限制。

“文革”结束后的几年,为了稳定社会秩序,国家先后出台了一些“农转非”(农业户口转为非农业户口)政策。比如,允许城市职工在农村的年迈父母、病残或家庭有困难的下乡知识青年等“农转非”。

1984年10月,国务院出台政策规定:凡申请到集镇务工、经商的农民和家属,公安部门应准予在集镇落户。

1997年全国各类流动人口达1.1亿。1998年7月,国务院对户口管理作了“四项改革”:对要求随父母在城市落户的未成年人、已在投靠的配偶所在城市居住一定年限的公民、需到城市投靠子女的公民、在城市投资及购买商品房的公民及其直系亲属符合当地政府有关规定的,均可准予在城市落户。

——摘编自李平《新中国户籍管理制度的变迁》等

(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59年以来我国户籍管理政策的变化趋势,并分析指出导致变化的体制背景。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新时期我国户籍管理制度调整的积极意义。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下面是清末教科书中一些与国家、人民有关内容的摘编:

1902年无踢三等公学堂编《蒙学读本全书》二编的第一课:“大清皇帝治天下,保我国民万万岁,国民爱国呼皇帝,万岁万岁声震雷。”

1910年学部编纂的高等小学《国文教科书》中《国家三要》的课文:“西儒之论曰:有国家、有领土、有主权,三者完备而始成为国家,是谓之国家三要。”“一国之人,当同心协力,以助其君上共保主权,勿使为他人干预也。”

1910年中华书局陆费逵的《修身讲义》介紹说:“国体以主权之所在而分”,“主权在人民之全体,公举总统以统治国家者,曰民主国体;主权在特定一人,而其人之位世世传授者,曰君主国体。”“立法、行政、司法三权,由一机关行之者,曰专制政体;三权各有独立机关者,曰立宪政体”。

——摘编自毕苑《“国家”的诞生:教科书中的中华民国》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围绕“时代变迁与教科书”选取角度,自拟论题,并结合所学知识予以阐述。(要求:写明论题、史论结合、史论结束)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分为两个阶段:第一为建设民族国家,第二为民族侵略与扩张。中世纪的西欧形成了统一的基督教世界,民众毫无民族情感而言,他们的忠诚要么是对封建领主要么对基督教的。16、17世纪,西欧摧毀普世世界国家,建立了以王权为中心的君主国家。刚开始资产阶级与王权相结合,但随着王朝国家不能体现他们的利益要求,他们展开了对王朝国家的批判,要求获得自由平等人权,要求用新的政治原则、观念来构建民族国家。

——摘编自李宏图《论近代西欧民族主义和民族国家》

材料二:中国近代民族主义分为三个阶段:清末民初是形成,该阶段近代民族主义与传统的民族主义相杂糅,民族主义与民主主义相结合。五四时期是发展,开始从文化上寻找落后的原因,谋求文化上的解决;民族主义与政治、思想运动相结合,呈现出多元的倾向。十四年抗战是高涨,在民族统一战线的旗帜之下,形成全民族抗战的局面。

但是长久以来,民族主义“建设”的一面,即与现代性变迁、特别是国家建设密切相关的这一面,被严重忽略了。

——摘编自杨宁一《历史学习新视野新知识》

(1)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西欧近代民族主义兴起和发展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指出近代中西民族主义的差异,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民族主义的“建设”的一面。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