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人民政府发起土地改革运动,平均分配土地,一家...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建国初,人民政府发起土地改革运动,平均分配土地,一家一户的自耕农经济成为经济的主体。不久,多数农民满足于“三十亩地一头牛,老婆孩子热炕头”的生活图景,生产积极性下降。1952年对山西49个村的调查,有1078亩土地被卖出;1953年对湖北、湖南、江西三省的农村调查,有12.52%的农户出租土地;1952年对山西祁县的调查,在2486户农民中,放高利贷有20户。

材料二1978年底,安徽省凤阳县小岗村18户农民为摆脱贫困,暗中自发将集体耕地包干到户。1979年2月,中共安徽省委召开会议,决定在肥西县山南公社进行包产到户试点,指出:许多干部一讲到包产到户,就心有余悸,可以说谈“包”色变,但农民普遍希望包产到户,这是矛盾,必须要在实践中加以检验。会议强调试点不宣传、不报道、不推广。1979年9月,中共中央下发文件,认为因某些副业生产的特殊需要和边远山区、交通不便的单家独户可以实行包产到户,一般不加以提倡。1980年9月,中央下发《关于进一步加强和完善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几个问题》,指出:“在生产队领导下实行的包产到户是依存于社会主义经济,而不会脱离社会主义轨道的,没有什么复辟资本主义的危险。”1982年9月,中共“十二大”对以包产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农业生产责任制改革予以肯定,包产到户在农村迅速推广。1980年11月,全国农村实行包产到户的生产队为15%;到1983年初,这一比例达到93%。

——摘编自胡绳主编《中国共产党的七十年》等

材料三这个国家需要进行大胆的、坚持不懈的试验,如果试验失败,就再试行一种办法,最重要的是要进实验验。

——富兰克林•罗斯福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在稳定的社会条件下,自耕农自身发展出现哪些新问题?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及推进的特点

(3)材料三中当时的“实验”其主要特点是什么?根据材料二、三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中美两国改革背景的相似点。

 

(1)满足温饱状态,生产积极性下降;出卖、出租土地;放高利贷。 (2)内容: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 特点:从农民自发、部分地方政府试点到全国推广;政策从限制到予以肯定。 (3)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背景的相似点:均面临发展困境 【解析】(1)通过仔细阅读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不难发现自耕农自身发展出现的新问题在材料可以直接找到答案,例如,多数农民生产积极性下降、土地被卖出、放高利贷现象的出现等。 (2)农村改革的主要内容就是要回答一个制度即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推进的特点主要突出逐步推进,即从试点到全国推广,另外还要强调政府的态度从限制到予以肯定。 (3)材料三是考查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特点是干预经济,所以当时的“实验”其主要特点就是干预经济。中美两国改革背景的相似点主要从两个国家在经济上都出现困难之类的角度进行解释。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明朝嘉靖、万历年间,民间海外贸易兴起,中国海商的足迹几乎遍布东南亚各国。他们用瓷器、丝织品换取南洋的香料、药材和珠宝。欧洲的葡萄牙人、西班牙人到来后,则用白银换取中国的生丝和瓷器。隆庆元年(1567年),明朝政府开放海禁,在漳州府的月港设督饷馆,私人海上贸易取得某种程度的合法地位。在明朝的海外贸易中,中国始终处于出超地位,葡萄牙人和西班牙人不得不用大量白银来支付贸易逆差。海外白银的流入,增加了国内白银的总量,扩大了白银的流通范围。货币开始以白银为主。

——以上材料摘编自卜宪群《简明中国历史读本》

材料二……在15世纪早期这段异乎寻常的历史中,……正是制度结构上和向外推动力方面的根本差别,在世界历史的这一重要转折关头,使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将全世界海洋留给了西方的冒险事业。

材料三世界现代经济大事年表(部分)

1944年

以美元为主导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建立

1947年

《关税与贸易总协定临时适用协定书》签署

……

……

1993年

中国共产党十四届三中全会通过《中共中央关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议》

1995年

世界贸易组织成立;“国际互联网年”

 

 

请回答:

(1)据材料一,归纳明朝海外贸易“一度活跃”的原因。

(2)材料二中“中国的力量转向内部”“西方的冒险事业”各指什么?二者有何内在联系?

(3)据材料三,指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初期世界经济体系的新变化。

(4)有学者认为,真正意义上的经济全球化是从20世纪90年代开始的。结合材料三说明这一观点。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尽管中国没有经历产业革命,但不能抹煞封建政权内部所发动的近代企业的运动中为争取中国现代化而献身的人的动人事迹。中国人自制轮船的试探,在福州船政局开办不及十载的1875年便已开始发动。

——摘引自《詹天佑文选》、汪敬虞《论近代中国的产业革命精神》等

材料二从鸦片战争以来,制约中国经济发展的一大桎梏便是帝国主义国家通过不平等条约体系强加于中国的协定关税……1929年以后,国民政府比较成功地通过与列强各国的交涉,实现了关税自主。在1927年以前,外国货物在中国的实际进口率只有4%,1931年则提高了10%,1933年提高了20%,1934年更是达到了25%。抗日战争全面爆发前的1936年,成为民国史上各项经济指标最好的一年。以事关国民经济发展的基础工业而言,由于有了较为长期的发展规划,并设置了像资源委员会这样的综合经济管理部门,发展最为迅速。具体表现在:

时间

电力工业

煤炭工业

生铁

1920年

772百万千瓦

14.2百万公吨

436815吨

30000吨

1936年

1724百万千瓦

26.2百万公吨

958683吨

556347吨

增长率

9﹒4%

7%

9%

40%

 

 

——步平、荣维木主编《中华民族抗日战争全史》(摘编)

材料三从中国共产党执政的第一天起,应该说就担负起100多年来受到严重阻碍的工业化重任。但是从1953年我国完成战后的经济恢复,转入大规模经济建设以后,资本(包括人力资本)和资源严重缺乏就开始困扰着中国共产党,在这种情况下,中国共产党采取了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

——武力《中国共产党对转变经济增长方式的认识和实践》

请回答:

(1)根据材料一所提示的角度并联系所学,指出近代民族工业最初产生的时、空范围。

(2)根据材料二,分析南京国民政府统治前期中国工业经济发展的特点及原因。

(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中国共产党采取的“集中有限资本和资源来加快建设重工业和完整工业体系的发展战略”是什么?简要分析产生这一战略的国际因素。

 

查看答案

“全球化是发达国家用来打开发展中国家市场的‘敲门砖’,是一种新的殖民主义形式,因此发展中国家应该团结起来,抵制全球化。”下列对这一观点的评述中,正确的是

①阐述了经济全球化的本质,其观点是正确的

②反映了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暴露出的一些问题,但其结论是错误的

③折射出了国际政治、经济旧秩序的影响

④反映了当前一部分国家和人民对于经济全球化的态度

A. ②③④

B. ①③

C. ①③④

D. ②④

 

查看答案

“您尾号xxx的信用卡于x月x日x分消费人民币x元【xx银行】。”当你接到这样一条看似再普通不过的银行短信提醒时,你一定不会想到,每秒就有1850余条这样的金融服务短信通过银信通系统发送到用户手机中,保证用户的账户资金安全,这是记者在2013年5月17日“世界电信日”期间获悉的数字。这种状况表明

A. 信息化超过了人们预期

B. 银行发挥信用主体作用

C. 信息化方便了大众生活

D. 银行加快了信息化步伐

 

查看答案

1992年,我国公有制经济以外的其他经济成分增长较快,国家直接管理的农业、工业、外贸等出口产品计划指标减少1/3,其中指令性计划指标减少近一半。这表明我国

A. 总体上已经达到小康水平

B. 市场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增强

C.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已经建立

D. 实现与世界经济的全面接轨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