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说:“凡国必风气已开,文学已盛,民智已成,乃可设议院。今日而开议院,取乱之道也。故强国以议院为本,议院以学校为本。”这说明
A. 梁启超对西方文明产生了怀疑
B. 梁启超认识到开启民智的重要
C. 梁启超认为中国不适合开议院
D. 中国民众普遍接受了君主立宪
谭嗣同说:“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巨,则皆民也。民不能相治,亦不暇治,于是共举一民为君。夫日共举之,则霏君择民,而民择君也。……夫日共举之,则且必可共废之。”这说明谭嗣同
A. 主张暴力推翻清政府
B. 希望回归君民共主的传统
C. 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
D. 以儒学为变法的理论基础
康有为说:“特发明孔子为改制教主,六经皆孔子所作,伴国人知教主,共尊信之。皇上乙夜(二更时分)览观,知大圣之改制,审通变之宜民,所以训谕国人,尊崇教主,必在是矣。”康有为此说的主要目的是
A. 巩固儒家正统地位
B. 论证变法的权威性
C. 推翻满清贵族统治
D. 增强国民民主意识
“中国空虚不在无船无炮,而在无人无财,此皆政教之过也,……不思整伤纪纲,而惟鹜心于凶器之末何钦?”这一言论是
A. 顽固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B. 洋务派对顽固派的批评
C. 维新派对洋务派的批评
D. 革命派对立宪派的批评
史学家陈旭麓说:“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意在说明
A. 只有“中体西用”,才能解决内忧外患
B. “中体西用”可以为西学的传入创造条件
C. “中体西用”消除了顽固派和洋务派的分歧
D. 国人已经普遍地接受了“中体西用”的思想
魏源在《海国图志》中建议中国人应该尽快发展自己的工业、商业、航运业、金融业。还刻意介绍了英美等国民主制度,以为英美联邦制、选举制、分权制衡的司法制度,值得中国人注意借鉴。这表明魏源
A. 提出发展资本主义 B. 主张进行变法维新
C. 倡导“开眼看世界” D. 主张全面学习西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