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至隋唐,弹琴的儒者多是经过世族家教门风滋养、承续累世经学的贵族,“琴者,禁也”和“以琴正心”是他们最求的目标,这表明
A. 儒者通过琴理以期提高个人素养
B. 儒学实现了与时代精神的结合
C. 理学整合了社会的价值观念
D. 世家大族是传承经学的主体
下面是东汉崔塞的《四民月令》所记载的关于汉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内部交易情况的部分截图,该截图内容可以用来说明汉代田庄
正月……收白犬骨及肝、血
二月......可粜粟、黍、大小豆、麻、麦子。收薪炭
三月……可粜黍。买布
四月…可粜穰及大麦。收敝絮
五月…粜大小豆、胡麻。籴穬,大小麦。收敝絮及布帛
A. 商品经济达到较高水平
B. 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状态
C. 手工业生产规模大
D. 无需同外部市场发生联系
《史记》记载,黄歇(春申君)对楚王说:“淮北地边齐”,有事急,请以为郡便。”又说:“复西取秦所拔我江旁十五邑以为郡,距(拒)秦。”据此可知当时
A. 以郡统邑有利于加强中央集权
B. 郡一级的行政区划已成为定制
C. 楚王善于纳谏确保了政治清明
D. 郡制是特殊条件下的地方体制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材料一 冯道(882—954年),寒门穷儒,历后唐、后晋、后汉、后周四朝,相十二君,且“累朝不离将、相、三公、三师之位”。“遇岁俭,所得俸余,悉赈于乡里”。面对盛怒之下的后唐庄宗,冯道晓之以理,从容解救大将郭崇韬,朝臣“重其胆量”;又劝谏唐明宗居安思危,爱惜民力,并诵《伤田家诗》,明宗录以自讽。契丹入汴,冯道回答契丹主的“天下百姓,如何可救”时说:“佛再出救不得,唯皇帝救得。”冯道以当时“诸经舛缪”,委托学官田敏等将西京郑覃刊刻的石经雕为印板,“流布天下,后进赖之”。
——摘编自路育松《从对冯道的评价看宋代气节观念的嬗变》
材料二 北宋初年,冯道就是一个有争议的人物,但总体上是褒大于贬。北宋中期,欧阳修著《新五代史》,塑造出“不知廉耻”的冯道形象。司马光著《资治通鉴》,对冯道的评价与欧阳修一脉相承,批评力度有所加深;胡三省注《资治通鉴》,继承、发展了欧阳修、司马光的观点。南宋时期,《新五代史》取代《旧五代史》的官学地位后,《旧五代史》散佚。《新五代史》《资治通鉴》长期占据传播主渠道,成为人们了解冯道的主要来源,冯道形象的妖魔化程度不断加深。
——摘自张明华《论冯道“不知廉耻”历史形象的塑造与传播》
(1)根据材料一,概括冯道的主要作为。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冯道形象被妖魔化的原因。
【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
材料一:日本投降后……军队完全解除武装;战犯交付审判;日本政府必须尊重人权,保障宗教、言论和思想自由;不得保有可供重新武装作战的工业……
——1945年7月26日,中美英《波茨坦公告》
材料二:“(甲)保证使日本不再成为美国的威胁,不再成为世界和平与安全的威胁。(乙)建立尊重他国权利,支持表现了联合国宪章的理想与原则的美国之目的,和平的、负责的政府。”
——1945年9月22日,日本投降后美国对日基本方针的声明
材料三:“我们不仅使日本能够自立,还必须把它培养成为坚强而安定的民主主义国家,以便起到可以防御今后在远东方面发生新的共产主义威胁的堡垒作用。”
——1948年1月6日,美国陆军部长罗亚尔的演说
(1)根据材料,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后美国对日政策是否恪守了《波茨坦公告》?为什么?
(2)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分析概括第二次世界大战后美国对日政策的历史背景。
【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明朝对漕政管理极为重视,建立了从朝廷到州县的管理机构,“行漕法规”也得到健全和完善,产生了支运、兑运和直达制度。明永乐十三年(1416年)以前,漕运由粮长和里长等民役完成。会通河重修之后,漕粮远距离运抵北京,“民解”难以完成,于是明朝采用了支运法,由民户和军队相结合运粮。规定各地农户将税粮就近运到运河沿岸的淮安、徐州、临清、德州等粮仓,再南编定的官军分段沿河接运到通州。明宣德年问,因民役运粮耽误农时,同时军队运粮又多空舟往返。宣德五年(1431年),又推行了兑运法。即规定各地农户将税粮各自运到所在的州县府,兑交给那里驻守卫所军队,由军队再沿运河一直运到通州。兑运法的实施,使官运的路程南移,民运的路程相应缩短。明成化七年(1472年),又进一步推行直达法,规定由负责漕运的官军直到河南漕粮府州县码头领兑,直接运到通州,即由运军赴江南、南京附近的水次交兑,农民不必亲自赴淮、徐等仓交纳但军运路程延长农民需要付给运军的加耗运费亦有相应增加。从此漕运由民运转变为军运,官军运粮则成了南粮北运的主力。纵观明代漕运制度的演变,民运部分日益减少,而军运漕粮占主导地位,并最终取代了民运。
——整编自百度《试述明代漕运制度的变革》
(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明代漕运改革的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代漕运改革的历史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