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也是美国人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一种敌对方式的表...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这也是美国人以前从未遇到过的一种敌对方式的表现。”“俄国保证要实现的纲领旨在使美国社会遭到损害,这种损害,在绝大多数美国人看来,甚至比单纯在军事上惨败于传统的战争可能带来的种种苦难还要可怕。”因此,“苏维埃共产主义被看作是一种应当加以隔离的瘟疫。”当然,在以上诸多因素中,经济因素带有决定的意义。美国自认为是私有制立国的“天定命运”与“天然优越”的国家,具有世界上最优越的制度并自一次大战以后越来越感到负有“领导世界”的使命。

——选自《现代国际关系史》

材料二

2015年9月28日上午,习近平登上联合国讲台,发表了题为《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的讲话。这是习近平首次在联合国阐述“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他强调:当今世界,各国相互依存、休戚与共,我们要继承和弘扬联合国宪章宗旨和原则,构建以合作共赢为核心的新型国际关系,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他还呼吁:让我们更加紧密地团结起来,携手构建合作共赢新伙伴,同心打造人类命运共同体。近三年来习近平至少已70次提到命运共同体。从国与国的命运共同体,到区域内的命运共同体,再到人类命运共同体,习近平一次次阐述着“中国主张”。

——摘编自和讯网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美国“越来越感到负有‘领导世界’的使命”的原因,指出这对新中国建立初期外交策略的影响。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现实意义。

 

(1)原因:一战后,美国的总体实力不断上升。二战后西欧主要国家衰落,美国已成为资本主义世界最强大的国家,美国想凭借其强大的综合实力称霸世界;苏联在二战后国际影响力空前增强。东欧与苏联团结一起,对整个资本主义世界都形成了巨大的威胁。 影响:中国建国初期实行“一边倒”政策,并把意识形态做为处理国家间关系的准则。 (2)意义:为国内经济发展创造良好国际环境;推动中国外交理念创新,改善中国国家形象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体现了当前国际社会在发展问题上的重要共识,符合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有利于构建新型国际关系,维护地区及世界和平与稳定。 说明:以上答案仅供参考,若学生答题有所创新,且言之成理,教师可酌情赋分。 【解析】(1)原因:所谓“‘领导世界’的使命”指的就是美国称霸世界,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的时代背景决定了美国称霸世界可能性,也助长了其野心,具体而言是经济实力最强大,综合实力最强。此外苏联的崛起使得美国不得不在自己称霸的道路上格外注意,因此他要团结资本主义国家,作为他们的领头羊。影响:因为美国对意识形态格外重视,使得中国作为社会主义国家实行了“一边倒”的政策。 (2)本题是一道半开放的问题,需要学生根据材料中习近平总书记的讲话进行分析,并结合所学知识加以概括和提炼,分析出主要的观点,并得出最终的结论。主要围绕着世界经济全球化来谈,突出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

材料一

1897年,梁启超担任长沙时务学堂中文总教习,制定章程。“凡初入学堂,六个月以前,皆治普通学;至六个月以后,乃各认专门学。”“凡学生,每人设札记册一份,每日将专精某书某篇共几页、涉猎某书某篇共几页详细注明。其所读之书,有所心得,皆记于册上。”“堂上设一问匦,学生读书所有疑义,用待问纸书而纳之匦中,由院长当堂批答榜示。其善问者,于札记册外别记分数。”

——摘编自《时务学堂功课详细章程》

材料二

孟子曰:“无罪而杀士,则大夫可以去;无罪而戮民,则士可以徙。”时务学堂学生问匦:“夫委贽为臣,当临难无苟免,何得不谏君于过,而竟去云乎哉?虽曰当时人主不足以有为,而臣道不可不尽也明矣。孟子之意究竟何如?”梁启超批:“夫臣者也,与君同办民事者也……六经之中,言此等道理者极多,决不为怪异也。自秦以后君权日尊,而臣之自视,以为我实君之奴隶。凡国事之应损应益,君之所为应直谏犯颜者,而皆缄默阿谀为能,奴颜卑屈以容乐于其君,而‘名节’二字扫地尽矣。”

——摘编自《时务学堂的教育思想》

(1)根据材料一,概括时务学堂教学特点。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梁启超是如何为学生解惑的及其解惑的意图。

 

查看答案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在欧洲历史未入海洋时期以前,西方没有一个国家把提倡海外发展当做政府的大事业。西人来中国者多半为个人的好奇心、利禄心所驱使。他们的事业与欧洲国家或民族的国计民生都没有关系。到葡萄牙人发现好望角的时候,欧洲的局势就不同了。这些国家的国王无不以提倡海外发展为政府及民族的大事业。那帮在海外掠财夺土的半海盗半官商居然成了民族的英雄。……值得注意的是,当欧洲在赢得对亚洲海上贸易的控制时,中国统治集团正在积极地反对海外事业。

——蒋廷黻《中国近代史》

材料二

十九世纪以前的中国人并不了解西方资本主义各国在世界各处的所作所为。这些西方的

来客用他们最初到达中国的行为介绍了他们自己,从而迫使中国人采取了某些他们认为理所应该的措施。中国人在封建时代是好客和没有民族偏见的,但从十六世纪以后,当中国人在自己的港口遇到暴行与杀戮时,中国人不得不对这一批新来的“不速之客”实行严格的防范和限制,采取必要的自卫措施,如采取封闭除广州外一切港口的严重步骤。

——胡绳《从鸦片战争到五四运动》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别指出新航路开辟前后中国和欧洲在海外贸易政策上的变化,并分析欧洲在海外贸易政策上变化的原因。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中西方海外政策变化后产生的结果。

 

查看答案

“新兴国家”是近几年广泛流行于国际舆论和学术界的概念,在国际经济政治领域,与“新兴国家”相关的概念还有“新兴工业化国家和地区”“新兴市场”“新兴经济体”等,

这些“新兴”概念表明

A. 第三世界已占据主导地位

B. 国际关系主导力量的变化

C. 世界政治经济多极化趋势的发展

D. 世界经济一体化被所有国家认可

 

查看答案

1979年12月我国政府同意接受比利时政府提供的贷款,从而打破了自1969年形成的不向国内外借债的财政政策。这一改变发生的背景是

A. 我国对外开放格局正式形成

B. 我国实行了对外开放的政策

C.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全面展开

D. 完全突破了计划经济的束缚

 

查看答案

供给侧改革是目前我国经济改革的热门话题,有专家提出可以用大规模减税、削减开支、紧缩货币的方法来推进供给侧改革,对此最有历史借鉴价值的对象是

A. “黄金时代”的美国经济

B. 20世纪80年代的美国经济

C. 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经济

D. 二战后初期的日本经济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