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左传·定公四年》载:“昔武王克商,成王定之,选建明德,以藩屏周。故周公相王室以尹天下,于周为睦。分鲁公以大路大旂,夏后氏之璜,封父之繁弱,殷民六族:条氏、徐氏、萧氏、索氏、长勺氏、尾勺氏,使帅其宗氏,辑其分族,将其类丑,以法则周公,用即命于周。”材料表明
A. 宗族关系是维系分封制的纽带
B. 周公成为天下的绝对大宗
C. 智慧和品德是分封的重要依据
D. 殷族获得与周族同等地位
《浅析中西方传统文化的差异与交融》一文指出:“西方文化对中国文化的吸收完全取决于中国文化的魅力和西方文化发展的内在要求。……中国文化在暴力冲撞下被迫吸收西方近代文化,不得不进行痛苦的转型与嬗变。”这说明
A. 中国近代文明对西方具有吸引力
B. 文化的自身魅力决定其传播的程度
C. 文明的交融和吸取具有明显的差异
D. 中西文化交融和汲取的过程较相似
19世纪中叶,为处理工业化和城市化带来的成堆难题,英国通过公共卫生立法,在中央建立了专门的中央卫生机构,从总体上指导和监督英国的公共卫生管理;在地方建立相应的地方卫生机构,具体实施公共卫生的管理。这说明
A. 城市化带来了一系列社会问题
B. 英国加强了政府对经济的干预
C. 工业革命推动了政府职能的完善
D. 英国已经建立了完备的法律体系
从欧盟发展的过程看,所谓“国族国家”的主权(国族是在近代才被广泛使用的术语,顾名思义,同国之族),并不必然是绝对的。在欧盟的框架下,许多主权项目可以让渡给区域组织,同盟诸国之间可享有更多的共同福祉与利益。据此,我们可以看出
A. 欧盟成员国是一个利益共同体 B. 欧盟成员国之间有共同的外交政策
C. 欧盟组织权力凌驾于国家主权之上 D. 欧盟成员国“国族国家”主权逐渐消失
俄罗斯历史教科书《俄罗斯1917年的革命风暴》将俄国1917年发生的二月革命和十月革命称为“伟大的俄罗斯革命”,将其划分为“2月阶段”和“10月阶段”,认为“它们不是相互矛盾的”。上述观点的主要依据是两者都
A. 着力推翻沙皇专制 B. 满足农民土地要求
C. 推进和平民主的进程 D. 进行社会主义革命
1848年,马克思、恩格斯在《共产党宣言》中写到:“(共产党人)的目的只有用暴力推翻全部现存的社会制度才能达到。”1895年,恩格斯却指出:“1848年的斗争方法,今天在一切方面都已经陈旧了……资产阶级和政府害怕选举成就更甚于害怕起义成就。”这表明
A. 恩格斯坚持采用暴力斗争的形式 B. 议会斗争得到各国工人政党的赞同
C. 19世纪末社会主义运动走向低潮 D. 马克思主义理论随时代进步而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