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A. 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 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D. 两汉时期纸是唯一的书写材料
【答案】C
【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分析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一的考古发现反映了在西汉时期我国就已经出现了纸;材料二反映的是东汉时期的蔡伦纸得到广泛应用。故A项中的“诞生”、B项中的“发明”从材料中无法得出;D项说法错误。故选C。
考点:古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文学艺术·四大发明·纸的发明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中学联盟]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2.秦汉隋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中国古代文学作品的主流表达形式从诗、词转变到散曲、小说。这反映了( )
A. 自然经济缓慢解体,农民人身依附关系减轻
B. 城市经济逐渐繁荣,市民阶层队伍壮大
C. 中央集权不断加强,专制统治腐朽
D. 儒家地位逐步提髙,思想禁锢加深
唐中期以后江南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二”之说就是较好的证明,广州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材料现象说明 ( )
A. 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B. 城市区域分工日益深化
C. 工商业城镇大量兴起 D. 城市经济属性不断增强
【答案】D
【解析】广州等城市成为贸易港口说明了城市经济属性经济功能是在不断增强的,即选D是符合题意的,正确;材料不涉及经济重心南移的问题,选项A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不涉及城市区域分工问题,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材料反映的是城市而非工商业城镇,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D。
【名师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点在于要注意区分城市和工商业城镇并非一回事。
【题型】选择题
【适用】一般
【标题】[中学联盟]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2.秦汉隋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材料一考古工作者曾在新疆、陕西、甘肃、内蒙古等地的汉代遗址和墓葬中发现了西汉纸的残片。材料二《后汉书·蔡伦传》记载:“伦乃造意,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自是莫不从用焉,故天下咸称‘蔡侯纸’。”研读上述材料而得出的结论最为合理的是( )
A. 造纸术诞生于西汉
B. 蔡伦发明了造纸术
C. 汉代是造纸术发明的重要阶段
D. 两汉时期纸是唯一的书写材料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
A. 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 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 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 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答案】B
【解析】试题分析:孝文帝改革使内迁民族陆续成为中原的农民,加速了北方内迁各民族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这是孝文帝改革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故选B。ACD都未从社会演进的角度进行分析,因此是错误的。
考点:历史上重大改革·北魏孝文帝改革·影响
【题型】选择题
【适用】较易
【标题】[中学联盟]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2.秦汉隋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唐中期以后江南一些地方性城市逐渐上升为全国性城市,当时广为流行的“扬一益二”之说就是较好的证明,广州也成为全国最大的对外贸易港口。材料现象说明 ( )
A. 经济重心的南移完成 B. 城市区域分工日益深化
C. 工商业城镇大量兴起 D. 城市经济属性不断增强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封建化过程
B. 农业化过程
C. 工业化过程
D. 汉化过程
【答案】B
【解析】民族融合是历史上的一个进步现象,它指各民族在经济文化交流过程中,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共同发展。所以在民族融合的过程中,少数民族学会了汉族的先进的农耕生产方式,开始了定居生活,故选B。而民族融合若从社会发展角度看,则是封建化过程,排除A;C项明显错误;D项是从特点说的。
点睛:北魏统一北方后,为了提高自己的文明进程和推动北方社会的发展,孝文帝等进行了一系列的改革。从社会风俗上看,提倡说汉化,改汉姓,允许与汉族通婚等这些措施使得北方的民族融合得到进一步的发展,也是的北魏政权逐渐地封建化。同时,经营农业生产,也进入到农耕文明阶段。
【题型】选择题
【适用】容易
【标题】[中学联盟]江苏省赣榆县海头高级中学2017届高三历史二轮复习习题:2.秦汉隋唐
【关键字标签】
【结束】
北魏孝文帝改革,对北方内迁各民族最重要的影响是( )
A. 学会先进的农业生产技术
B. 加速向封建生产关系的转化
C. 生产生活比较稳定
D. 学会汉族的文字和风俗
北魏统一北方,使鲜卑族由畜牧经济为主的游牧生活,逐步转向农业经济为主的定居生活,这表明民族融合的过程,从经济发展角度看,实质上是:
A. 封建化过程
B. 农业化过程
C. 工业化过程
D. 汉化过程
《唐六典》记载:“凡市,以日中击鼓三百下而众议会;日入前七刻,击钲三百下,散。”晚唐诗人王建的诗:“夜市千灯照碧云,高楼红袖客纷纷。”对这些记载,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唐六典》中已有关于夜市的记载
B. 文学作品对夜市的描写都不可靠
C. 记载失实,夜市在唐代不可能出现
D. 可能说明唐代的市有突破性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