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1763-1914 年的一个半世纪,作为欧洲是获得对世界大部分地区的霸权的时期,在全世界历史进程中居有显著的地位……欧洲之所以能进行这种前所未有的扩张,是因为三大革命——科学革命、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给了欧洲以不可阻挡的力量。有关“三大革命”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科学革命是工业革命的前提与根本动力
B. 工业革命是政治革命的前提与内在要求
C. 政治革命是西方列强扩张最主要的内在动力
D. 三大革命在客观上有利于整个世界的进步
黄邦和教授在《通向现代世界的500年》中说:“没有美洲贡献的大量金银与物质财富,没有北美的自由移民垦殖区,西方资本主义的发展将会缓慢得多……东西两半球的不同文化圈的汇合,开启了人类从传统农耕文明向现代工业文明转变的过程。”对材料解读正确的是
A. 东西半球文明的相遇使欧洲完成了向现代工业文明的转变
B. 美洲的财富和垦殖区,推动了欧洲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形成
C. 西半球的资本主义文明推动了东半球向工业文明的转变
D. 外来因素推动了欧洲封建制度的衰落及资本主义的发展
隆庆元年(1567年)进士蒋以化在《西台满记》中记载:“我吴市民罔藉田业,大户张机为生,小户趁织为活。每晨起,小户数百人嗷嗷相聚玄庙口,听大户呼织,日取分金为饕餮计。大户一日之机不织则束手,小户一日不就人织则腹枵,两者相资为生久矣。”由此可知当时“大户”与“小户”之间关系的主要特点是
A. 不固定性对立性
B. 松散性对立性
C. 不固定性松散性
D. 松散性契约性
以下关于中国古代经济的发展状况中,出现最早的是( )
A. “岁入巨万,财力雄厚,其中尤以徽商势力最大……徽商中不少家资万贯,富比王侯。两淮盐商有挟资千万者,最少亦一二百万”
B. “辕有越,加箭,可驰张焉。……所以进退,曰评。进之则箭下,入土也深;退之则箭上,入土也浅。……江东之田器尽于是。”
C. “世间锻铁所谓钢铁者,用柔铁屈盘之,乃以生铁陷其间,泥封炼之,锻令相入,谓之锻钢”
D. “初,蜀民以铁钱重,私为券,谓之“交子”,以便贸易,富民十之有六用之”
《全球通史》谈到:“似乎十分有悖常理的是,就在欧洲诸殖民帝国土崩瓦解时,欧洲大陆正在恢复经济上的繁荣和政治上的独立。……20世纪50年代时,东欧与西欧各国却惊人地东山再起。这一复兴……导致了一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这种“全新的世界政治格局”是基于( )
A. 社会制度对立和意识形态分歧 B. 两极格局下美苏冷战对峙
C. 北约和华约军事政治集团对峙 D. 西方文明优于东方文明
2015年11月7日,两岸领导人在新加坡香格里拉饭店进行了“世纪之握”,就推进两岸关系和平发展交换意见。这是1949年以来两岸领导人的首次会面。“世纪之握”的实现,主要是基于( )
A. 海协会和海基会的长期不断努力
B. 国共两党对现时期两岸关系的深度思考
C. 两岸民众对“九二共识”的坚持
D. 一国两制构想得到两岸民众的广泛认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