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代王骥德《曲律·杂论》载:“元人诸剧,为曲皆佳,而白则猥鄙俚亵,不似文人口吻。盖由当时皆教坊乐工先撰成间架说白,却命供奉词臣作曲,谓之‘填词’。”对材料认识最准确的是( )
A. 文学发展呈现世俗化趋势 B. 文人素养影响文学创作
C. 元曲发展渐显衰落态势 D. 都市繁荣促进文学发展
拉尔夫等著《世界文明史》写道:在古罗马的法律中,包含着“自然法”的思想,“具体体现为正义和公正的理性自然的思想。他们断言,所有的人在本性上都是平等的,都有权享受一些基本权利,对这些权利政府无权侵犯。这一法律优先于国家本身,任何擅自亵渎它的统治者必然成为暴君”。这种自然法的思想在近代政治思想中应该体现为
A. 天赋人权
B. 社会契约
C. 主权在民
D. 反抗暴政
理学排斥私心,主张“存天理,灭人欲”,以此来压抑个性,压抑人性。李贽则认为:“夫私者人之心也。人必有私,而后其心乃见,无私则无心矣。”对李贽这一思想认识正确的是
A. 宣扬私心为以权谋私者张目
B. 肯定私心的合理性以宣扬个人自由
C. 承认私欲膨胀的合理合法性
D. 否定公心以彰显反传统的叛逆精神
“如果我们欧洲人不想在起了根本变化的世界上走下坡路的话——欧洲的联合是绝对必要的。没有政治上的一致,欧洲各国人民将沦为超级大国的附庸。”联邦德国总理阿登纳的话表明欧洲走向联合的主要出发点是
A. 保证自身安全,提高国际地位,加快经济发展
B. 争取在成员国之间实现商品、劳务和资本交流
C. 密切西欧各国间的关系,维护欧洲的集体安全
D. 壮大欧洲整体实力,建立与美国平等的伙伴关系
著名经济学家特里芬讲过一个“媳妇煮粥”的故事:从前有个媳妇,贤淑能干。后来婆婆让她主持家务,负责给全家人煮粥。 由于每年打的粮食很有限, 然而这一家却年年添丁进口,为了让全家人都吃饱,媳妇只好不断往锅里加水,结果是粥越来越稀。最后,婆婆怀疑媳妇把米偷着背回了娘家,一气之下,将她赶出了家门。结合所学判断这个故事最有可能指的是
A. 大国沙文主义 B.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C. 布雷顿森林体系 D. 经济全球化趋势
“这个城市中产阶级——劳工——有色种族共同支持的改革,被称为“富兰克林·罗斯福大联合”。这是美国历史上第一次在改革的旗识下达成的举国一致的共识.预示着美国走向社会和谐的前景。”这种“和谐”的实质是
A. 国家政权实现了各阶级共同执政
B. 缓和阶级矛盾以维护资产阶级统治
C. 以普通民众利益取代资产阶级利益
D. 资产阶级政权向无产阶级政权和平过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