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在某次会议期间说:“我们对于要提出这样问题的人要分别对待;一种人是恶意的,不去理他,或者用一些手法,使他收回去,使他的破坏计划不能得逞。另外一种人他是怀疑的,他不明白真相,他是说出一些很不恰当的话,我们应该向他们解释,使他们了解。”这说明中国
A. 和平共处不称霸
B. 尊重差异求合作
C. 加强团结不结盟
D. 区域互利谋发展
“我们此次到北平刚好碰到这个划时代的会议召开……民族资产阶级这次不仅参加了人民政协,而且能够讲它所要讲的话……我们今后应当在工人阶级领导下密切合作,努力恢复和发展新民主主义经济,并从而改造民族资产阶级本身。”材料中的这次“会议”
A. 讨论确立了新型国家的架构
B. 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的方针
C. 决定开展社会主义三大改造
D. 宣告人民政协不再代行全国人大的职权
1987年9月国务院颁布《投机倒把行政处罚暂行条例》,当时包括就地转手倒卖、购买大型运输工具贩运,个体户、下海商人也被列为投机倒把分子受到打击。1997年《刑法》取消“投机倒把罪”,2009年正式删去法律中有关“投机倒把”、“投机倒把罪”的规定。这反映了
A. 计划经济向市场经济转变
B. 法制建设取得重大成就
C. 法律保障经济的健康发展
D. 社会经济秩序日趋稳定
1956年底,毛泽东说:“现在我国的自由市场,基本性质仍是资本主义的,它与国家市场成双成对……要使它成为地上,合法化,可以雇工。合作工厂做的衣服裤腿一长一短,扣子没眼,质量差。最好开私营工厂,同地上的作对……这叫新经济政策。我怀疑俄国新经济政策结束得早了,只搞了两年退却就转为进攻,到现在社会物资还不充足。”这表明毛泽东认为
A. 要加大对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
B. 列宁提前结束新经济政策是错误的
C. 保存私营经济,利于形成竞争机制
D. 发展自由市场,限制国营经济发展
1877年《申报》专栏《津门纪略》记载说:“乡间妇女至沪佣工,当其初至时,或在城内帮佣,尚不失本来面目。略过数月,或迁出城外,则无不心思骤变矣。妆风雅,爱打扮,渐而时出吃茶……回思昔日在乡之情事,竟有判若两人者。”这一描述实际上反映
A. 作者对女子出外做工持反对态度
B. 西方工业文明导致传统道德的崩溃
C. 《申报》以宣传传统思想为宗旨
D. 近代城市生活影响人们的社会观念
康有为“若在外国,为外人指笑,尤遭戏侮,斥为臀尾,去之无损,留之反劳”。康有为的这一号召
A. 推动了近代“断发易服”的序幕
B. 已经具有了反清革命的色彩
C. 推动政府全面颁布剪辫易服法令
D. 推动中国男子更换近代发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