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士子外用儒术以处世,而内修禅学以修身,宋代这种修禅之风在士大夫中流传日盛。”这表明
A. 佛教成为社会主流思想
B. 三教在互补中呈现融合
C. 儒学具有与时俱进精神
D. 儒学发展一度出现困境
关于近代以来中国学术的发展,有人感慨,我们抛弃了“中学”中过去以“六艺”为核心、以“四部”为框架的学术分类体系,而代之以伦理学、政治学、经济学、社会学等一系列现代学科范畴。这反映出
A. 近代中学发展缺乏稳固根基
B. 西学冲击了中国人认知思维
C. 中国学术分类体系渐趋成熟
D. 中国传统儒学发展陷入困境
春秋战国时期一思想家认为:“故古之王天下者,知虽落天地,不自虑也;辩虽雕万物,不自说也;能虽穷海内,不自为也。”这一思想
A. 是对当时社会混乱的理性思考
B. 蕴含了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C. 认为君主治国应当行仁义王道
D. 反映了加强中央集权的需要
陈红映在《先秦诸子起源新探》中说,先秦学术思想发展的途径,大致是由国家官吏掌握的学术思想,经过畴人(精通天文历法的学者)、缙绅的传诵与集结而成六经,再传而为私人百家。据此可知作者认为
A. 诸子百家同根同源
B. 儒学思想深刻影响了百家思想
C. 诸子百家相互融合
D. 古代思想都有学术下移的规律
雅典的公民以政治为本,家庭、财富、亲朋、各社会团体,皆居其下。梭伦立法改革甚至规定不关心政治的人将丧失公民权。为了达到法定出席人数,雅典的公民就经常被警奴用浸过湿漆的鞭子赶往公民大会会场。这些情况从侧面反映出
A. 频繁政治活动导致公民厌恶
B. 雅典民主政治强调公民平等
C. 雅典公民必须履行参政义务
D. 雅典民主政治衰落的必然性
古罗马法学家盖尤斯在《法学阶梯》中说:“通过合意缔结契约之债是因为,不需要任何特殊的语言或文字,只需要实施交易行为的人们相互同意。这种交易也可在未出席者之间缔结”。这反映了当时罗马法
A. 重视保护居民的意愿
B. 突破了形式主义的束缚
C. 注重对法律追本求源
D. 二元法律体系最终消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