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黄宗羲在《学校》一文中说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

黄宗羲在《学校》一文中说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从材料中可得知黄宗羲侧重强调学校哪一功能

A. 培养人才

B. 执政治理

C. 舆论监督

D. 传承文化

 

C 【解析】试题分析:材料大意为:天子认为正确的不一定是正确的,天子认为错误的不一定是错误的,即便天子也不能把自己的是非作为判断标准,而应当在学校公议事情的是非。可知黄宗羲侧重强调学校的舆论监督功能,故C正确。根据“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可以判断A项错误;题干没有体现统治者的执政理念和文化的传承,排除BD。 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的思想 【名师点睛】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 人物   主要思想   作用   黄宗羲   (1)揭露君主专制是天下之大害 (2)提出“天下为主,君为客”的民主思想   为以后的反专制斗争起了推动作用   顾炎武   (1)提出“经世致用”思想,力求解决国计民生的现实问题 (2)思想被概括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开一代朴实学风的先河   王夫之   (1)世界是物质的,事物是客观存在的 (2)物质发展变化是有规律的 (3)事物是可以认识的 (4)静止是相对的,运动是绝对的,具有朴素的辩证法思想   启示了近代人们的思维方法,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徐锡龄《熙朝新语》载:“苏州长间门外南滚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较……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由此可见明清时期

A.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较为繁荣

B. 苏州成为徽商晋商主要活动区域

C. 开始形成一批繁荣的商业市镇

D. 苏州居当时对外贸易的中心地位

 

查看答案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谪贬至贵州龙场(今贵阳西北修文县境内)当驿丞。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际遇,日夜反省,终于在一天夜里,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表明王阳明

A. 把程朱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B. 心学理论的形成取决于曲折的人生经历

C. 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D. 通过践行“格物致知”悟得“圣人之道”

 

查看答案

《后汉书·章帝纪》载“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这一记载可以印证

A.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基本形成

B. 东汉时期已经普遍推广牛耕

C.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

D. 粮食短缺导致东汉人口锐减

 

查看答案

有先秦思想家认为,“君上之于民也,有难则用其死,安平则尽其力”。据此可知这位思想家强调

A. 君主无为而治

B. 强化血缘等级

C. 推行礼乐仁政

D. 实行严刑峻法

 

查看答案

【中外历史人物评说】

古希腊文化的集大成者亚里士多德对自然科学的研究有毒独到的见解,对西方的科学界产生了巨大的影响。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亚里士多德认为白色是一种再纯不过的光,而平常我们所看到的各种色光是因为某种原因而发生的变化的,是不纯净的。这种结论直到17世纪大家对这一种结论坚信不移,为了验证之一观点,牛顿把一个三棱镜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三棱镜后形成了红,橙,黄,绿,蓝,靛,紫七种颜色组成的光带照射在光屏上,牛顿得到了跟人们原先一直认为正确的观点完全相反的结论:白光是由这七种颜色的光组成的,这七种光才是纯净的。

——赵万伦《毕达哥拉斯和亚里士多德的科学贡献》

材料二亚里士多德的自然哲学史更多的是先验主义的,而不是实证主义的,他表现出最大的毅力是在一个个概念上权威地发表他的声音,这种思想的总结显然没有针对性,主题的选择也没有实际意义

——托马斯阿奎那《亚里士多德十讲》

材料三亚里士多德提出的假设是,凡是运动的物体,一定有推动者在推着它运动——是建立在日常经验上。若你看到一个东西在移动,你就会寻找一个推动它的东西(像是我们的手、身体)。当没什么东西推它时,它就会停止移动,是一个推着一个,不能无限制地追溯上去,“必然存在第一推动者”,中古世纪的基督教说“第一推动者”就是指上帝,并将亚里士多德的学说,与基督教教义结合。这样的结合让亚里士多德的学说成为权威学说。

——王萧榕《亚里士多德与阿基米德的对比》

请回答:

(1)据材料一、二,指出亚里士多德的自然科学错误,并分析亚里士多德产生此种错误认识的根源。

(2)据材料三,归纳亚里士多德在中世纪成为学术权威的因素。综合上述材料,评价亚里士多德的学术影响。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