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启超曾提及他任主笔的《时务报》:“甲午挫后,《时务报》起,一时风靡海内,数月之间,销行至万余份,为中国有报以来所未有,举国趋之,如饮狂泉。”这一现象说明
A. 维新变法失败促使人们关注时事
B. 与时代共进是传媒业发展的重要原因
C. 中国开始出现国人自办报刊杂志局面
D. 文化普及使得国人文明素质提高
下面是1911年法国某杂志上刊登的一幅反映辛亥革命的漫画。据漫画中的信息可知
A. 法国政府支持中国的民主革命
B. 辛亥革命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
C. 作者认为中国出现了内部叛乱
D. 中国的民主革命形势发展迅速
黄宗羲在《学校》一文中说指出:“天子之所是未必是,天子之所非未必非。天子亦遂不敢自为非是,而公其非是于学校,是故养士为学校之一事,而学校不仅为养士而设也。”从材料中可得知黄宗羲侧重强调学校哪一功能
A. 培养人才
B. 执政治理
C. 舆论监督
D. 传承文化
徐锡龄《熙朝新语》载:“苏州长间门外南滚黄家巷,……(明代)尚系近城旷地,烟户甚稀……(到了清代前期)上自帝京,远连交广,以及海外诸洋,梯航毕至。……千里之商贾,骈肩辐较……吴越州郡,察其市肆,贸迁多系晋省之人。”由此可见明清时期
A.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较为繁荣
B. 苏州成为徽商晋商主要活动区域
C. 开始形成一批繁荣的商业市镇
D. 苏州居当时对外贸易的中心地位
王阳明于明武宗正德元年,因反对宦官刘瑾,被谪贬至贵州龙场(今贵阳西北修文县境内)当驿丞。在龙场这既安静又困难的环境里,王阳明结合历年际遇,日夜反省,终于在一天夜里,悟得“圣人之道,吾性自足,向之求理于事物者误也”的道理,这就是著名的“龙场悟道”。这表明王阳明
A. 把程朱理学发展到心学阶段
B. 心学理论的形成取决于曲折的人生经历
C. 否定了程朱理学的“格物致知”
D. 通过践行“格物致知”悟得“圣人之道”
《后汉书·章帝纪》载“比年牛多疾疫,垦田减少,谷价颇贵,人以流亡”。这一记载可以印证
A. 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已基本形成
B. 东汉时期已经普遍推广牛耕
C. 精耕细作是传统农业的基本特点
D. 粮食短缺导致东汉人口锐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