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恩来总理在一次国际会议前指示:“对这次会议持积极态度,力争在朝鲜问题和印度支那问题上达成一些协议,促进国际形势的缓和……打破美帝对我国的封锁禁运,相机改进同英国和西欧一些国家的关系。”这次国际会议
A. 是对“一边倒”战略的阐释与体现
B. 标志着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定型
C. 反帝反殖团结合作的亚非精神形成
D. 使新中国国际大国地位得以体现
根据一位美国著名科学家的研究,1960年时中国的25万科学家和工程师中,有90%是在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培养出来的,而在1960年,中国工科毕业生数量大约是美国工科毕业生的75%。导致这一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 建国初期的高校调整
B. 半工半读高校的涌现
C. “八字方针”的实施
D. 中美关系改善的影响
“中日的淞沪大会战,可以说是规模空前,同时也改变了中日决战的事前安排,以及事后的战争发展方向,是中日战略的轴线。”淞沪会战改变“中日决战的事前安排”主要表现在
A. 标志抗日战争进人全新阶段
B. 打乱日本对中国的战略部署
C. 迫使日本改变侵略中国策略
D. 中国两个战场调整反攻部署
下图是一张股票,从中可以得出的结论是
A. 新式火柴业是民族资本家投资的首选
B. 国民政府统治前期民营企业有所发展
C. 近代工业布局不均衡格局有较大改变
D. “实业救国”与“设厂自救”深得民心
有学者指出,近百年的中西文明碰撞,是西方多元竞争性文明与中国大一统的“安分敬制”性文明之间的碰撞;中国近代的挫折与失败,与这种以安分为内核的文明共同体缺乏演进与适应能力有关。这主要说明
A. 传统文明在近代演进中得以充实
B. 两种文明在碰撞中实现双向发展
C. 西方文明全面超越中国传统文明
D. 中西方文明结构影响了社会走向
下表反映了广西地区
A. 人地矛盾趋向尖锐
B. 土地兼并激化社会矛盾
C. 人口土地同步增长
D. 民众生活深受战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