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仁宇指出:“张居正不辞劳瘁,经常以个人之书牍和各地巡抚总督谈论国事中之各种问题,所以各种方针与政策事前已有了默契。当各臣僚建议于御前,而张居正以大学士的资格代皇帝批答时,不过将经过协定的谋略具体化。”这说明内阁
A. 是专为制约相权而设定的 B. 通过票拟权制约皇帝的决策
C. 拥有制约皇帝的法定权力 D. 有利于提高行政效率
某学者认为“从整体上说,中国大部分时间是重农不抑商,农业固然受到重视,但商业也并没有受到抑制,私人工商业一直有充分发展的空间。”不能为这一观点提供佐证的是
A. “农不出则乏其食,工不出则乏其事,商不出则三宝绝,虞不出则财匮少”
B. “事末利及怠而贫者,举以为收孥”
C. “贩夫贩妇细碎交易,并不得收其算”
D. “商贾捐资,建设会馆,便往还而通贸易”
下列图文材料反映了
A. 农业的精耕细作
B. 自然条件决定了古代农业发展水平
C. 铁犁牛耕开始出现
D. 古代中国的耕犁技术始终没有创新
宋代是一个经济繁荣文化发达的时代。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宋朝是中国社会市民阶级正式产生的年代,大批的手工业者、商人、小业主构成了宋朝的中产阶级。他们经济富足,又有自己独立的价值追求。市民的富裕闲睱生活及审美趣味和生活情趣促成了宋朝文化高度繁荣,戏曲、杂技、音乐、诗歌、小说等都在宋代高度繁荣。
——房子庆编《中国古代史参考资料》
材料二每当人们在中国的文献中查找一种具体的科技史料时,往往会发现它的焦点在宋代,不管在应用科学方面还是在纯粹科学方面都是如此。……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
——【英】李约瑟《中国科学技术史》
材料三朱熹生活的南宋时代,整个社会统治阶级鲜廉寡耻,生活奢侈无度。在这种时代背景下,朱熹提出了“存天理,灭人欲”之说。天理是公道与良知。朱熹说:“须知天理只是仁、义、礼、智之总名,仁、义、礼、智便是天理之件数。”朱熹区分了“欲”和“人欲”。欲是正常的,饥而欲食,渴而欲饮,这是正常的欲。朱熹要灭的是“人欲”,又叫“物欲”。……朱熹认为当时国之大患根在君王心术已受蒙蔽。根据《大学》之教,以正心诚意作为治国平天下的根本。针对当时朝野上下普遍信奉佛教禅宗思想,他提出了“格物致知”之旨,即要求人要“推究事物的原理,以获得知识。”
——洪映萱《另一种声音一一对朱熹“存天理、灭人欲”等理学观念的反思》
请回答:
(1)据材料一,指出宋代阶级结构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2)材料二称“中国的科技发展到宋朝,已呈巅峰状态”,结合所学知识加以说明。
(3)据材料三,概括理学思想的进步之处。
(4)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谈谈你对宋代经济文化的总体认识。
诗人艾伦•金斯堡说,鲍勃•迪伦是最棒的诗人。“当我听到那首《暴雨将至》,我哭了出来。薪火传承到了新的一代,从早期的波西米亚和垮掉的一代,到寻找光明和自我激励的这批年轻人。我被他的修辞镇住了,这些诗词简直就像《圣经》箴言一样,憾动人心。”下列作品与鲍勃•迪伦作品属于同一风格流派的应该是
A. 《安娜•卡列尼娜》
B. 《等待戈多》
C. 《巴黎圣母院》
D. 《母亲》
有学者认为21世纪全球将出现“大国群体体系美国支配下的北美、一体化的欧洲、日本和中国居突出地位的东亚、印度称雄的南亚、横跨北非和中东的穆斯林新月形地带。其中北美、欧洲、东亚三大群体将起决定性作用。该学者认为
A. 世界多极化的政治格局已经形成
B. 国际体系正朝着多元多体方向发展
C. 国际格局的发展完全由大国操控
D. 世界各地发展的不均衡逐渐在加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