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近代化发展的过程中,下表材料与结论之间逻辑关系正确的是
A. A
B. B
C. C
D. D
下表为鸦片战争后英国对华输出货物总值的统计情况表,
时间(年) | 1842 | 1844 | 1846 | 1848 | 1850 | 1852 | 1854 |
输华货物总值(万英镑) | 96.9 | 230.5 | 179.1 | 144.6 | 157.4 | 250.4 | 100.1 |
造成表中反映的现象的原因是
A. 中国开放的通商口岸较少 B. 中国人不喜欢英国的货物
C. 中国人民抵御外侮的表现 D. 中国自然经济的排斥
《长生殿》描写了唐朝天宝年间皇帝昏庸、政治腐败给国家带来的巨大灾难,其几乎导致唐王朝覆灭;《桃花扇》将明末侯方域与秦淮艳姬李香君的悲欢离合同南明弘光朝的兴亡有机地结合。这说明
A. 古代小说情节源于市民生活 B. 文艺作品具有历史承载功能
C. 明清小说大多讽刺腐败现象 D. 唐朝后民间论政现象较普遍
有学者指出:明朝完整的科举考试共有三场,不仅包括《四书》《五经》的记诵,还包括沼、诰、表、判和策问等内容,八股文只占第一场中的一小部分。假如只知道有第一场,那么这个所谓科举,只不过是其全部内容的1/4甚至1/5而已。材料旨在说明
A. 科举考试存在复杂程序 B. 应该全面评判科举制度
C. 八股文不利于人才选拔 D. 应辩随评价八股文考试
汉代太学的教师均称为“博士”,东汉光武帝“立五经博士,各以家法教授”。他们分别教授《施氏易》、《孟氏易》、《梁丘易》、《京氏易》、《欧阳(尚)书》、《大夏侯(尚)书》、《小夏侯(尚)书》、《齐诗》、《鲁诗》、《韩诗》、《大戴礼》、《小戴礼》、《严氏春秋》与《颜氏春秋》,史称“五经十四博士”。材料反映了
A. 儒学思想的正统最终确立
B. 当时学术氛围比较宽松
C. 儒道思想相互借鉴与融合
D. 百家争鸣局面再次形成
自西周末始,井田制已出现瓦解的迹象,到春秋中期,“公田不治”己很普遍,如齐国实行“相地而衰征”,鲁国实行“初税亩”,到战国时期,魏国实行“一夫挟五口,治田百亩”的授田制,秦国商鞅变法明确规定“废井田,开阡陌”。这一变化说明
A. 铁犁牛耕导致土地私有制的产生
B. 商鞅变法标志着土地私有制的确立
C. 各国变法促进了小农经济的发展
D. 土地制度的变革是一个渐进的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