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散之先生这样评价中国书法,“人的情感和书法艺术应该是对整个大自然的节律秩序的感受呼应和同构……它们是真正美学意义上的‘有意味的形式’”。有学者认为该评论同样适用于中国古代的美术作品。下列名画最能体现此种“有意味的形式”的是
A. B. C. D.
宋太祖曾颁布诏书,特奏贡士中的科考落第者106人各赐进士出身。由此,“屡考不中者也可得到功名、享受国家俸禄”的“特奏制”成了宋朝的国策,“进士入官十倍旧数,多至二十倍”。宋代的“特奏制”( )
①边成国家“冗官” ②加重财政负担③扼杀重学风气④提升官员素质
A. ①② B. ②③ C. ①③ D. ③④
学者余英时先生考证过,“在唐宋读书人的文章里,看不到为商人作寿序、墓志铭的,但明代中叶以后,商人在文集中大量出现”。如王阳明就曾为大商人作墓表,并宣称“古世四民异业而同道,其尽心焉一也。”这种士人与商人关系的变化是
A. 自然经济瓦解的反映
B. 封建制度衰亡的写照
C. 商品经济繁荣的表观
D. 资本主义萌芽的实证
《左传·襄公十二年》:“秋,吴子寿梦卒。(襄公)临于周庙,礼也。凡诸侯之丧,异姓临(临,哭也)于外,同姓于宗庙,同宗于祖庙,同族于祢庙。”材料反映了
A. 分封制等级森严 B. 奴隶制渐趋强化
C. 宗法制亲疏有别 D. 封建制尊卑有序
通货膨胀主要表现为一定时间内,某经济体中的物价水平持续增长,货币持续贬值。下表是1961-1987年的美英法三国年平均通货膨胀率。对该表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A. “混合经济”实施使得6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低
B. 福利支出大幅减少造成70年代三国通货膨胀率较高
C. “新经济”的出现带来80年代初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
D. 减少政府干预导致80年代中期三国通货膨胀率下降
到1968年,欧共体六国间贸易 量的增长速度超过六国与其他国家贸易量 的一倍。共同市场的影响扩展到前欧洲殖民地国家,它们与六国分别谈判签署了优惠贸易协定。通过共同市场,西欧得以在新的世界格局的构造中扮演一个关键角色。上述信息表明
A. 西欧一体化促进了世界其他地区的区域集团化
B. 欧共体六国间贸易量的增长速度位居世界首位
C. 西欧国家通过一体化影响对世界事务的影响力
D. 经济发展推动了西欧奉行独立自主的外交政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