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

1937年,国民政府制订了《工厂迁移协助办法》,打算在武汉建立新工业区。截止到1937年底,上海迁出民营企业146家,各种机件14600余吨。南京沦陷后,国民政府拟定了《西南西北工业建设计划》。从1938年7月起,已在武汉的工厂又大规模拆迁,迁往滇、川等地。由此可见,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 中国工业多数集中在东南沿海

B. 工业内迁是为了支持长期抗战

C. 内迁企业在国统区有较快发展

D. 内迁企业为西部开发作出贡献

 

C 【解析】C项材料不能反映,且抗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日益萎缩,工业发展受到不利影响。故答案为C项。中国工业自发展之日起,多数集中在东南沿海,抗战期间工业内迁是为了抗战的需要,为西部开发作出了贡献,其他三项说法正确,但不符合题意,排除ABD项。 点睛:本题为否定型即逆向选择题,此类选择题通常要求选出与史实不符的选项。解答此类题可采用逆推法,即根据题意,首先找出与题干意思相符的三个备选项,剩下的备选项就是题目要求的答案。解答此类题也可用正向思维或排除法。本题要求选择“说法错误”的选项,可以首先确定符合史实、说法正确的选项,最后确定符合答案要求的选项。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一五”计划是在人民政权得以巩固的情况下开始的,它以苏联帮助我国设计的156个建设单位为中心。到l957年底,156个项目中有135个已施工建设,有68个已全部建成和部分建成投入生产。材料旨在说明“一五”计划的顺利实施

A. 照搬了苏联社会主义建设经验    B. 完全依赖于苏联经济技术援助

C. 得益于苏联的援助和国内环境    D. 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初步基础

 

查看答案

苯胺染料、电动机制造等从理论到应用,德国比英、法等国要快35年,使得许多发明出现了“英法开花,德国结果”的状况。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在全世界42名诺贝尔奖获得者中,有14名来自德国。对此合理的解释是

A. 德国政府垄断科技发展

B. 德国成为欧洲经济中心

C. 德国工业发展氛围较浓厚

D. 德国完成了资产阶级革命

 

查看答案

英国学者尼尔·弗格森认为:如果没有以对廉价服装弹性需求趋于无限大为特征的动态消费社会的同步发展,工业革命就不会在英国发端,更不会蔓延至西方世界的其他地区。其主要观点是(    )

A. 市场扩大成为工业革命的推动力

B. 英国工业革命始于棉纺织业

C. 人们对廉价商品的追求过于盲目

D. 工业革命由英国扩展到世界

 

查看答案

西班牙国王于1492年4月17日和哥伦布签订了“圣大非协定”,决定给予哥伦布赞助,并事先封他为将要发现的土地的统治者,即在各海洋中由他亲自发现或取得的一切岛屿及大陆的海军上将,新发现土地的世袭总督。他有权把新土地上总收入的二十分之一留为己有,但这些土地的主权属于西班牙国王。材料所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

A. 西班牙王室对海外财富的追求

B. 西欧资本主义萌芽发展较为迅速

C. 海上探险得到西班牙王室支持

D. 哥伦布借传教之名进行殖民掠夺

 

查看答案

下表所示为中国对外贸易的情况。据此可得出的正确结论是

时间

货物名称及输出国

价值(银元)

提示说明

1781~1790年

中国茶叶

9600多万

每年从英国流入中国几百万银元

1781~1793年

英国呢绒等

1600多万

仅及中国输英货价的六分之一

 

 

A. 中国自然经济开始走向解体    B. 自给自足特性使中国贸易出超

C. 中国在中英贸易中保持逆差    D. 英国尚未重视开拓中国的市场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