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记叙郭巨“埋儿奉每”故事:其妻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

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记叙郭巨“埋儿奉每”故事:其妻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该故事反映

A. 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

B. 三纲五常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 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

D. 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

 

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为了节省粮食奉养母亲,而将自己的儿子活埋;埋儿奉母反映的是人伦关系,为救活自己的母亲而杀害自己的儿子,是一种人性的扭曲,是一种愚孝,是理学对人伦关系的一种极端的扭曲,C项正确。题干信息未涉及到元朝统治者的信息,排除A。三纲五常的思想基础在题干中没有涉及,排除B。小农经济的信息未在题干中体现出来,排除D。综上所述,本题正确答案为C。 点睛:本题以《二十四孝》中埋儿奉母的故事为切入点,考查了宋明理学的有关知识,并考查了学生对材料的综合阅读能力以及材料分析能力。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思想流派时说:“(它)挂着儒家的招牌,实是禅宗、道教、佛教的合产品……但其中的主要观念却是古来道家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由材料可知,他评论的是

A. 先秦儒学

B. 汉代儒学

C. 宋代理学

D. 明末清初思想

 

查看答案

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

A. 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    B. 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

C. 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    D. 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

 

查看答案

孔子相貌究竟如何?司马迁在《史记》里是这样描绘的:“其颡(额头)似尧,其项(脖子)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在他看来,孔子类似圣人,却又不及圣人。而在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中,孔子头扎儒巾,双目前视,须发飘逸,雍容大度,双手作揖,谦卑有礼,透出圣人的智慧。对两则史料,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史记》的年代距孔子较近,可信度比较高

B. 《孔子行教像》属一手史料,较为真实可信

C. 两者都带有主观性,都不能真实的反映孔子的形象

D. 研究作者的时代及其思想有助于厘清孔子形象变迁

 

查看答案

先秦时期血亲复仇盛行,《周礼》规定为父母报仇不担刑责,只需登记。宋代没有关于复仇的专门法律,按一般刑事案件处理,但另有补充说明,子孙复仇案由官员上报皇帝裁决。根据这一变化可以推知宋代(   )

A. 宗法观念趋于淡漠    B. 国家权力冲击儒家伦理

C. 法令执行更加严格    D. 理学思想缓和民间矛盾

 

查看答案

周人认为,“尊礼尚施,事鬼敬神而远之”“天衿于民,民之所欲,天必从之”,主张“敬德保民”、“以德配天”。这表明

A. 周人的天命观中理性成分增加

B. 天神崇拜在中国居于统治地位

C. 周人对鬼神世界保持排斥态度

D. 周人的世界观具有迷信的色彩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