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朝中后期,受心学的影响,一批知识分子跳出了宋儒的框架,他们作品中的人物由达官贵人、才子佳人、孝子贤孙转变为普普通通的市民、商贩、农民。他们傲视封建礼教,鄙视功名利禄,敢于直言。这反映出心学
A. 有利于商品经济的发展
B. 冲破了宋代理学的思想禁锢
C. 有利于民主观念的形成
D. 激发个体自由主义思想发展
李贽称赞汉朝司马相如和卓文君“善择佳偶”,自由恋爱,赞扬寡妇再嫁;称赞武则天是杰出的女政治家;赞颂商鞅.吴起等改革家;肯定封建社会揭杆起义的农民,上述材料反映了李贽
A. 反对封建社会男尊女卑的观念
B. 反对三纲五常为核心内容的正统思想
C. 破除对孔子思想的迷信
D. 揭露道学家的虚伪
元代郭居敬编录的《二十四孝》记叙郭巨“埋儿奉每”故事:其妻生一男孩,郭巨担心,养这个孩子,必然影响供养母亲,遂和妻子商议,儿子可以再有,母亲死了不能复活,不如埋掉儿子,节省些粮食供养母亲,该故事反映
A. 元朝统治者利用儒学束缚人们思想
B. 三纲五常思想具有广泛的社会基础
C. 理学对人伦关系的推崇带有极端倾向
D. 儒家思想与自给自足小农经济相适应
胡适在评论中国古代的某思想流派时说:“(它)挂着儒家的招牌,实是禅宗、道教、佛教的合产品……但其中的主要观念却是古来道家的自然哲学里的天道观念。”由材料可知,他评论的是
A. 先秦儒学
B. 汉代儒学
C. 宋代理学
D. 明末清初思想
有学者认为,儒家对现实经验层面的君臣父子、夫妇长幼理所当然的伦理道德规范,是适应社会需要的,有不可变易的价值。这说明,儒学长盛不衰是由于
A. 以血缘关系规范君臣关系 B. 以血缘关系规范社会秩序
C. 宣扬要绝对服从君主要求 D. 其观念植根于社会生活中
孔子相貌究竟如何?司马迁在《史记》里是这样描绘的:“其颡(额头)似尧,其项(脖子)类皋陶,其肩类子产,然自要(腰)以下不及禹三寸”,在他看来,孔子类似圣人,却又不及圣人。而在唐代画家吴道子的《孔子行教像》中,孔子头扎儒巾,双目前视,须发飘逸,雍容大度,双手作揖,谦卑有礼,透出圣人的智慧。对两则史料,下列说法最为合理的是
A. 《史记》的年代距孔子较近,可信度比较高
B. 《孔子行教像》属一手史料,较为真实可信
C. 两者都带有主观性,都不能真实的反映孔子的形象
D. 研究作者的时代及其思想有助于厘清孔子形象变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