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1月,毛泽东在《八路军军政杂志》发刊词中指出:“八路军的这些成绩从何而来……友军的协助是明显的,没有正面主力的英勇抗战,便无从顺利地开展敌后的游击战争;没有同处于敌后的友军之配合,也不能得到这样大的成绩。”据此,毛泽东旨在
A. 肯定正面战场对敌后战场的支持
B. 赞扬中国对世界反法西斯的贡献
C. 突出游击战在抗日战争中的战略地位
D. 高度概括了抗日战争胜利的原因
有学者说,因辛亥革命.中国人的脑袋与双膝不再为磕头而准备着,而是为思考问題、为走路而准备着。该学者强调辛亥革命
A. 激发了人们强烈的民族意识
B. 结束了中国君主专制政体
C. 促进了民主平等意识的觉醒
D. 推动了中国社会移风易俗
在中国近代史上,各阶层一直在内忧外患中寻找着强国御侮之道。其中农民阶级发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发起的维新变法运动和辛亥革命。从社会发展演进的角度看,对上述事件概括正确的是
A. 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
B. 都始终将自由作为奋斗目标
C. 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
D. 世纪之交出现了反侵略的高潮
林则徐在鸦片战后给朋友的一封信中说:“……余尝谓剿匪八字要言:器良、技熟、胆壮、心齐而已。第一要大炮得用,今此一物置之不讲,真令岳、韩束手!奈何奈何!”这表明他
A. 认为维护统治依赖军事剿匪
B. 强调提高军备即可打败外敌
C. 未能找出战争失败的根本原因
D. 传统夷狄观念没有丝毫改变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美收中国入口米税,每包二角二分,每年五十万包,计税银已百余万两。而美之麦粉入中国口者,竟不纳税。……丝绸(输美)美收百之五十,美之绸布入中国,仍纳百之五。两相比较,已少收十之九”。美国获得如此权益是通过
A. 领事裁判权
B. 允许外国在华设厂
C. 开放通商口岸
D. 协定关税
1942年,《解放日报》介绍了美国总统罗斯福当选后,与大选时的政治对手合作并释放美共领导人的事例;刊发了英国允许英共机关报复刊的报道。其目的是
A. 宣传持久抗战思想
B. 借鉴西方民主政治
C. 争取英美盟国支持
D. 巩固民族统一战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