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分5 > 高中历史试题 >

从1937年8月到11月,上海一地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设备12400多吨...

从1937年8月到11月,上海一地共迁出民营工厂148家、机器设备12400多吨、工人2100多名。中国著名的平民教育家晏阳初将这一时期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形象地比喻为“中国实业界的敦刻尔克”。这说明

A. 工业不平衡格局根本改变

B. 官僚资本干预经济发展

C. 战争影响了民族工业布局

D. 近代民族工业大量倒闭

 

C 【解析】根据题干可知,1937年全面抗战爆发,为了保存工业实力,坚持抗战,民族工业大量内迁,C正确。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工业不平衡格局没有根本改变,排除A;题干与官僚资本无关,排除B;题干反映了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而不是大量倒闭,排除D。 点睛:解决本题的两个关键是:一是题干时间“从1937年8月”,二是“中国工矿企业的大举内迁”,运用所学知识即可得出答案。  
复制答案
考点分析:
相关试题推荐

有同学收集了一些研究性学习素材,其中涉及“张謇”“短暂的春天”“国民经济建设运动”“《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等内容。他探究的主题应该是

A. 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曲折发展

B. 近代中国经济结构的变动

C. 近代中国思想解放潮流

D. 近代中国反侵略、求民主的潮流

 

查看答案

1896年初,御史王鹏运建议清廷“特谕天下,凡有矿之地,一律准民招商集股,呈请开采,地方官认真保护,不得阻挠”。清廷户部和总署对议奏照准。清廷支持这一议奏的目的是

A. 模仿西方国家实现“工业立国”

B. 发展商办企业与外商竞争

C. 支付战争赔款和改善财政状况

D. 取消对发展工商业的限制

 

查看答案

(甲午战争后)“今天,随便走进哪一家农户,人们都可以看到,曾经是不可缺少的纺车,都蒙上了尘土,被人遗忘了。一捆捆机器压的孟买棉纱似乎使人注意到手纺车已经不合时宜了。”这种现象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 自然经济的逐渐解体

B. 孟买棉纱的质地优良

C. 手摇纺车的效率低下

D. 民族工业的举步维艰

 

查看答案

明太祖时,告谕户部大臣,理财之术在于“使农不废耕,女不废织,厚本抑末”。清雍正帝更是强调“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这说明当时统治者实行

A. 闭关锁国政策

B. 商品专卖制度

C. 重农抑商政策

D. 土地兼并政策

 

查看答案

泉州港和阿姆斯特丹港都曾是著名的国际贸易港口,泉州港在元代与一百多个国家建立贸易往来,达至极盛,明清后则走向衰落,阿姆斯特丹则仍是欧洲第四大港口。这两个港口在明清时期命运不同的主要原因是

A. 造船、航海技术的差异

B. 手工业发展水平的不同

C. 社会制度及其经济形态的差异

D. 经济全球化的发展水平

 

查看答案
试题属性

Copyright @ 2008-2019 满分5 学习网 ManFen5.COM.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