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顾问史培曼报告:“数日来,(日)敌用大部空军炮队及战车进攻,以求占领崞县(在今山西省)及原平(在今山西省),我军虽极英勇反攻,但崞县终于昨日被敌军占去。……十八路军之一部,现向宁武敌军之后背进攻。”材料反映了
A. 国军消极避战
B. 山西成为全面抗战的始发地
C. 国共合作抗战
D. 八路军发挥了中流砥柱作用
经过长征之后,共产党和红军与蒋介石集团的地缘矛盾明显缓解,在中日民族矛盾日渐加剧的情况下,出现了国共两党和平共处乃至联合抗战的可能性,所以说当时国内政治格局和国共政策的所有变化都与长征带来的地缘变化有关。材料旨在说明长征
A. 消除了国共两党的分歧和矛盾
B. 是国共走向合作的根本保障
C. 促进了国共合作抗日的实现
D. 使社会主要矛盾发生了变化
有学者指出:“辛亥革命是一条政治的分界线,此后,帝王、人主、天子、君父变成了人民的公敌,‘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成为一种社会政治文化心理和时代意识。”该学者认为辛亥革命
A. 彻底消除了人们心中的封建意识
B. 铲除了封建帝制存在的社会基础
C. 促进了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
D. 使三权分立的政治原则得以贯彻
下面是一幅题为《考察宪政》的漫画,它寓意
A. 维新人士积极立宪
B. 清政府假借立宪来维新变法
C. 清朝预备立宪破产
D. 革命派对君主立宪制的讽刺
1898年,康有为主张废除科举制,引起了读书人的强烈反对,而1905年清政府废除科举制却未引起太大的反响。产生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
A. 新式教育逐步得到认可
B. 民族危机不断加深
C. 出国留学影响不断扩大
D. 清政府的强力推行
广东人谢公惠在其《辛亥杂忆录》中不无感慨地说,士子们的演讲和文章例有“驱逐鞑虏”之类的词句,成了那个时候的“八股文章”。材料反映了19世纪术20世纪初
A. 民主共和制取代了封建帝制
B. 帝国主义势力已深入内地
C. 国人对清廷统治有理性认识
D. 反满成为历史发展的潮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