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6年1月,蒋介石命驻苏大使馆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接触,2月又派宋子文通过同中共有密切关系的宋庆龄表示愿意谈判之意。1936年初到8月间中共中央也秘密派出代下表次赴南京,同国民党代表商谈和平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西安事变推动了时局的转变
B. 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
C. 国民党接受了中共抗日主张
D. 民族危机促使国共寻求合作
1924年,孙中山说:“我们的民生主义,目的就是要把社会上的财源弄到平均。所以民生主义就是社会主义,也就是共产主义,不过办法各有不同。”这里的“民生主义”与“社会主义”的相同之处在于
A. 都能体现对资本主义的反思
B. 都主张彻底废除旧的土地所有制
C. 都提倡革命后土地完全公有
D. 都解决了夺取和建立政权的问题
19世纪中后期英美推行文官制度改革:文官任用采取公开平等考试、择优录取的办法;实行定期考绩,按照勤惰、政绩大小予以升降、奖惩;禁止文官介入党派活动,文官不与执政党共进退。这种制度改革
A. 有违民主自由选举的精神
B. 是全面学习中国科举制度的结果
C. 有利于管理专业化科学化
D. 大大削弱了执政党的领导能力
据费行简《慈禧太后传信录》载,早在变法之初,太后即对光绪帝说:“变法乃素志,同治初即纳曾国藩议,派子弟出洋留学,造船制械,以图富强也。”“苟可致富强者,儿自为之,吾不内制也。”这表明
A. 慈禧太后同意有限变法
B. 慈禧太后反对变法
C. 慈禧太后支持全面变法
D. 光绪帝欲借助改革夺回政权
近些年来继“金砖四国”之后,又出现“展望五国”((越南、印尼、南非、土耳其、阿根廷)、“灵猫六国”(哥伦比亚、印尼、越南、埃及、土耳其和南非)、“新钻11国”(巴基斯坦、埃及、印度尼西亚等)的提法,材料反映了
A. 经济全球化的趋势受挫
B. 新的政治经济秩序的建立
C. 多个力量中心日益崛起
D. 贸易保护主义重新抬头
“在这样剧烈变动的社会现实下,18世纪末19世纪中期席卷英、法、德等国的……思潮,强烈地反叛一切理性的束缚,强调主观性,抒发个人情感,推崇个性。”下面能够体现该思潮的作品是
A. 《安娜·卡列尼娜》
B. 《格尔尼卡》
C. 《等待戈多》
D. 《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