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近代中国的乡绅阶层主要由科举及第未仕或落第士子、当地较有文化的中小地主、退休回乡或长期赋闲居乡养病的中小官吏、宗族元老等一批在乡村社会有影响的人物构成。这种身份特点,使他们成为了儒家文化最可靠的信徒。尽管他们中有些人曾经掌柄过有限的权印,极少数人可能升迁官衙,但从整体而言,他们始终处在封建社会的清议派和统治集团的在野派位置。他们出资办地方治安队或团练,大多还自任头领,对乡村社会治安进行控制、操纵。他们通过出租土地,控制租地农民的经济利益,通过领头集资修建水渠、道路,把持乡村经济生产要素,通过捐款救灾,稳定当地民心,减轻官府的压力,维系着与乡民、官府的经济关系。
——摘编自沈葵《近代中国乡绅阶层及其社会地位》
材料二英国乡绅不是一个阶级,它是若干社会等级的混合体和总称。15世纪后,地方实权落到大多由乡绅出生的治安法官手里,治安法官除维持乡里治安外,还执行司法事务,监督价格标准,规定工资限度,惩罚盗贼和流浪者,管理公共事务和福利等。每20个乡绅家庭中就有一个家庭是新加入者,有一半的乡绅家庭经历了一个多世纪的家族历史。乡绅们认识到接受教育是上升到上层社会的阶梯,所以,发财致富之后,越来越热衷于把子女送到大学去接受教育。大量出身于乡绅家庭的知识分子,逐步分享了贵族的政治权利。由于乡绅所具有的新的经济特点,一定程度上执行了有利于新的生产方式成长的政策。
——据徐华娟《社会转型时期英国乡绅简论》整理
(1)根据材料一、二,概括中英两国乡绅的共同特点。
(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近代社会转型角度分析中英两国乡绅的不同作用及原因。
在2006年的威尼斯电影节上,几位意大利影评专家这样评述冯小刚的《夜宴》:“无论从情节还是从结构而言,《夜宴》都过于西方化……如果抽掉背景的时代设置,根本就看不出这是一部中国电影。”由此推断,这些影评专家认为
A. 艺术应该做到内涵与形式统一
B. 世界文化出现多元化的发展
C. 中国影视情节符合西方人口味
D. 艺术价值源于对现实的演绎
保罗·肯尼迪说:“国家只是特定历史阶段的产物,它拥有的巨大力量,最终是要移交给超国家的全球性机构的。从‘联邦的世界’走向‘世界的联邦’,理所当然,势在必行。”他表达的主要观点是
A. 全球经济一体化已客观存在
B. 全球经济一体化利与弊并存
C. 强调全球政治合作的必要性
D. 加快推进政治一体化的进程
古罗马法律规定:“如果道路因水灾或其他事变而毁坏时,邻近土地的所有人,在道路未修复前应任由他人在自己的道路上行走。”这说明在古代罗马
A. 个人财产受到保护
B. 注重维护公众利益
C. 法律制度并不健全
D. 侧重保护平民权益
朱元璋认为“建国之初,当先立纲纪”,1367年颁布《律令直解》。洪武六年,朱元璋参与编定《大明律》,规定“凡除授官员,须从朝廷选用,若大臣专擅选用者,斩”;在“胡惟庸案”后,又颁布《昭示奸党录》等法律文件。这说明朱元璋
A. 强调法律治国作用
B. 推行法家治国思想
C. 加强君主专制统治
D. 严查官员擅权贪污
1936年1月,蒋介石命驻苏大使馆武官邓文仪找中共驻共产国际代表团接触,2月又派宋子文通过同中共有密切关系的宋庆龄表示愿意谈判之意。1936年初到8月间中共中央也秘密派出代下表次赴南京,同国民党代表商谈和平条件。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 西安事变推动了时局的转变
B. 国民党已放弃武力“剿共”方针
C. 国民党接受了中共抗日主张
D. 民族危机促使国共寻求合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