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史记》记载:“(战国)临淄之中七万户。临淄甚富而实,其民无不吹竽鼓琵、击筑弹琴、斗鸡走犬、六博蹋鞠者。临淄之途,车毂击,人肩摩。”材料最能说明战国时临淄
A. 是当时的商业都市
B. 城市居民全员参与休闲娱乐
C. 政府鼓励商业发展
D. 区域间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
殷墟郭家庄发掘的160号商代墓,出土青铜礼器40件,方形器数量较多,器表均有精美的纹饰和族徽文字,还有28件青铜乐器和生产工具,220件青铜兵器和900多枚铜镞。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商代( )
A. 农业先进,使用青铜农具 B. 冶铜发达,青铜器品种多
C. 战争频繁,青铜武器多样 D. 重视礼仪,青铜礼器精美
现代考古在秦、魏等国故地出土了许多生铁铸造的农具.1950~1951年河南辉县发掘了5座大型魏墓,1号墓出土铁器65件,其中农具占58件,包括、锄、铲、镰、犁铧等一整套铁农具.材料说明战国时期
A. 生铁铸造由魏国独断经营
B. 成套铁农具有利农业精耕细作
C. 铁制农具成为随葬必备品
D. 铁制农具最早出现于河南辉县
《吕氏春秋·孟冬》记载:“是月也,工师校功。陈祭器,按度程,毋或作为淫巧以荡上心,必功致为上。物勒工名,以考其诚,工有不当,必行其罪,以穷其情。”这反映了当时( )
A. 民营手工注重质量信誉 B. 官营作坊主要生产祭器
C. 器物制作不得过于奇巧 D. 青铜铸造进入繁荣时期
战国《吕氏春秋•任地》载:“上田弃亩(垄),下田弃圳(沟);五耕五耨,必审以尽;其深殖之度,阴土必得,大草不生,又无螟蜮(虫类);今兹美禾,来兹美麦。”材料表明这一时期
A. 铁犁牛耕成为主要耕作方式 B. 农业生产已经懂得精耕细作
C. 水利灌溉推动农业迅速发展 D. 私有制提高了土地利用效率
在古代史家的笔下,大江之南的乡村社会,“家给人足,居则有室,佃则有田,薪则有山,艺则有圃……婚媾依时,闾阎安堵,妇人纺织,男人桑蓬,臧获服劳,比邻敦睦。”该材料反映的农业经济状况是
A. 土地过度集中
B. 有田者无力可耕
C. 小农户个体经营
D. 地权与劳动者契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