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研究者认为,中国三十年来的对外开放可以分为“政策性开放”和“制度性开放”两个阶段。依据这一观点,开启“制度性开放”新阶段的历史事件应该是
A. 开放十四个沿海港口城市
B. 设立沿海经济开放区
C.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地区
D. 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
1984年,邓小平指出:“三十几年的经验教训告诉我们,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行的,发展不起来。”为扩大开放,中国采取的进一步措施是
A. 设立深圳等经济特区
B. 开放沿海港口城市
C. 开辟沿海经济开放区
D. 开发开放上海浦东
“按1980年不变价格计算,1984年每个农业劳动力所创农业产值近890元,比1980年提高34.8%,年均增长7.8%,大大超过1953年至1978年平均增长1.2%的水平。”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是
A. 生产资料所有制的变革
B. 城市经济体制改革的推动
C. 农村土地经营权的调整
D. 对外开放格局形成的影响
21世纪以来,中国许多地方的农民通过租赁转让、大户承包、以地入股、合作经营等多种形式,在确保所有权、稳定承包权的前提下,搞活土地使用权,既打破了制约农业规模化发展的瓶颈,又有效地增加了农民收入。对这一现象解读正确的是
A. 反映农村土地所有制性质的变革
B. 农村经济改革深化的表现
C. 面对国际市场冲击下的政策性调整
D. 中国小农经济的理性回归
英国《金融时报》:“自1978年以来,中国企业有三次创业的高潮点,分别是1984年、
1992年和2001年”。催生这三个创业高潮点的动因分别是
A. 建立4个经济特区、邓小平南方讲话、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
B. 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三个代表理论的提出、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C. 开放14个沿海港口城市、开放开发上海浦东、确立党在新时期的基本路线
D. 扩大企业自主权、市场经济体制的目标确立、中国加入世贸组织
下面为中国1953~1999年部分经济周期GDP年平均增长率及振幅(周期内年增长率最高值与最低值之差)变化图。对该图解读符合实际的是( )
A. “一五”计划期间轻工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B. 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的经济稳定增长
C. 改革开放促使GDP年平均增长率连续攀升
D. 市场机制逐步成长利于提高经济运行稳定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