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经济全球化全球高峰论坛上,一位经济学家指出:“从地域的维度看,全球经济不可能同时实现一体化,而是部分地区先通过签订契约实现区域内国家经济的一体化。”这表明
A. 经济区域化与经济全球化是一对不可调和的矛盾
B. 经济区域化是经济全球化的必经阶段
C. 经济全球化只是理论不可能实现
D. 经济区域化阻碍了经济全球化的发展
20世纪80年代以来,随着两极格局的解体,经济因素在国际关系中的作用空前突出,北美、亚太、西欧经济区域化的发展,形成三大区域组织。以下阐述正确的是
A. 北美自由贸易区是目前合作国家最多的一个区域性集团
B. 亚太经合组织是合作程度最高、最典型的经济集团
C. 亚太经合组织成员国之间存在着一定的文化和历史差异
D. 欧盟成员国之间仅限于经济合作
1965年苏联新一轮改革开始实施,国家给企业下达的指标,由原来的八类二十多项减为六类九项,强调基建投资的资金来源与企业经营活动结果之间要挂钩,相当一部分利润应留给企业。这些措施体现了
A. 赫鲁晓夫时期积极改革和应对计划经济体制
B. 企业自主权问题得到实质性解决
C. 指令性计划的做法得到改变
D. 勃列日涅夫改革具有合理性与必要性
布雷顿森林会议的召开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建立,目的之一就是帮助战后重建。然而二战后推动欧洲经济快速恢复和增长却是马歇尔计划,这说明
A. 马歇尔计划实际上就是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一部分
B. 战后初期IMF并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
C. IMF正在忙于发展援助和技术支持
D. 苏联等社会主义国家的阻挠
“他摆弄这个国家,就像家庭主妇摆弄卷心菜一样。他以为只要把外面的烂叶子剥掉,就会有里面的好心子,他不停地剥下去,一直到剥光为止。”这一改革导致苏联
A. 国民经济迅速好转
B. 粮食产量大幅度提高
C. 经济比例严重失调
D. 国内局势失控并最终解体
列宁指出,社会主义不能依靠革命所产生的群众的热情来建立,而只能在这种热情同劳动者对自己劳动的物质关心相结合的基础上才能建立。为此,苏俄
A. 实行余粮收集制
B. 颁布《土地法令》
C. 实行粮食税
D. 采取义务劳动制